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河北百名县级党政正职上海“换脑”

日期:2011/01/13|点击:20

25.4%30.5%35%……这三组数字背后呈现的,是上海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的“加速度”。昨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备受关注的 “十二五”整体规划思路浮出水面。

同样是昨天,于去年3月完成重组、9月公布H股增发方案、12月底完成整体上市的上海医药来不及喘息,又启动了“十二五”的第一个大动作——以23.28亿元收购中信医药,正式分羹北京市场。据昨日会上透露,上药H股上市等12项相关计划也已进入审批程序。

2011大幕开启

除了上药 “挥师北上”外,进入2011年还不到两周,上海国资系统就有两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组进展公告。 111日,广电信息宣布,东方传媒集团将成为其“新东家”,并将旗下百视通等新媒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同一天,上海家化也公告宣布了其控股股东上海家化集团的改制方案已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

 “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亮点不断,主要是世博会顺利召开后政府工作侧重有了一个腾挪,去年将国资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今年又要求再提5个百分点,要完成只能是‘跳摘苹果’。”东方证券研究所一位战略分析师今早对记者如是评价。

据悉,借非公开发行、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上海建工、锦江股份等10家企业已基本完成整体和核心上市,现金融资达556亿元,资产注入169亿元。而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昨日透露,今年还将有167亿国资准备上市。

不过,尽管是“跳摘”,记者注意到,上海国资重组再喊提速也是完成既定目标的一个必要环节。早在20089月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已明确,3-5年时间内,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须提至40%左右。

布局龙头企业

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近日“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的整体上市”的表态相呼应,上海新的一年也明确,要进一步确立“加快整体上市、理顺管理体制、国资有序流动”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企业集团实现整体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打造有竞争力的公众公司。

按照国资委的思路,新的5年,将打造一批核心主业突出、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明显的龙头企业,其中包括5家左右在全国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集团,10家左右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集团,30家左右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

据悉,90%以上的产业集团将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6%以上。退出塑料制品等5个行业,行业布局从70个收缩到65个;退出不符合本市产业发展规划、四级及以下、与一级企业主业无关、连续三年亏损等企业,有效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的企业集团从11家增加到15家。调整清理300户非主业企业,完成20个破产项目。

制度难题仍待破解

不过,除了资本证券化率提高的“硬指标”外,国资布局结构、资产流动性、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出资人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关系等方面也是下一个五年计划需要面对的问题。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就曾表示,少数优势行业在整个国资企业最后创造的利润中所占比重很大,容易导致对单个市场依赖太大,使风险扩大。

对于被市场认为“暗藏惊喜”的区县整合,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针对制度性的担忧。“目前多数区县国资委都是事务型机构,在‘管人、管事、管资产’方面具有不大的活动空间,作为出资人代表的作用不太显现。”普陀区国资委副主任范小虎曾对记者坦言。

杨国雄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仍然面临问题,比如国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多;部分企业产业跨度过大、管理链条过长、结构调整任务比较艰巨;国资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研发投入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意识和能力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等。(作者:劳佳迪)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