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27日电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又"涨" "从明年起,每个月退休金能拿1867元,比今年多100多元。"家住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的夏应龙告诉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体现了政府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关心。
连涨
12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
会议还决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2010年12月31日前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城镇户籍人员,个人可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国务院连续多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有利于缩小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士征说,"对缴费养老保险未满15年的企业退休人员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郭士征介绍,以前规定缴纳养老金未满15年的退休人员只可一次性领取部分养老金,现在只要退休人员补缴满15年,也可按月领,"这相当于提前落实了社会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使这部分人更早享受稳定的养老保障"。
民生
上海市民胡定真今年72岁,和老伴同为企业退休职工。她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她的退休养老金为每月1500元,去年约为每月1300元,明年按照国家的平均数,可达每月1600多元,老伴的养老金也将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每月可增数百元。
"今年东西贵,正发愁呢,养老金将增加,心里安定些。"胡定真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分析认为,国家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可能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目前我国通胀压力较大,会对低收入居民产生较大影响,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有利于纾缓他们的压力;二是近年来在职职工的工资增长较快,需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避免企业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收入差距拉大。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不仅让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十二五'期间完善收入分配的抓手和切入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说。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仁耀分析认为,政府连续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将使这些人老有所养,不但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扩大内需。
机制
部分专家建议,应积极探索建立养老金调整的长效机制。左学金说,如建立养老金水平与物价指数或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有效机制,"从机制上看,这样做会比靠政府的行政决定提高养老金更有效和及时。"
钟仁耀提出,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行社保与物价主动挂钩。一些发达国家会设定一条物价增长的"警戒线",当年度CPI上涨超过"警戒线"时,社保待遇会自动按照一定比例调整,如果CPI增长幅度在此线之下,则界定为较小波动,不做调整。政府还会累计每年CPI的增长值,隔几年全面审核一次,以此决定相关社保待遇标准是否调整及调整的力度。
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先期试点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相关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
专家指出,在提高养老金水平的同时,还需考虑养老基金的承受压力及不同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平衡。
左学金说,需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当基金出现赤字时,如何来填补。"目前部分省市的养老基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
"此外,需研究平衡不同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目前提高的主要是城镇养老金,而其他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如农民的养老金水平更低,所以从政策上要研究如何避免城镇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和其他保险的参保人群在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差距拉大的问题。"(新华社记者黄安琪、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