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在传统中国中追寻现代意义——中国学还是学中国?

日期:2010/11/08|点击:7

刚刚落幕的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成功互动,通过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传递和谐的中国思维。昨天,在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分会场研讨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津津乐道于中国与多元世界的融合。在坦诚、开放的交流对话中,有识之士建言,民富国强,故事才会成为现实;和合共生,思维才能被广泛接受。

要富强更要文明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现代社会里,它不会成为博物馆中的藏品

在上午举行的第一分会场上,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谭中用四个汉字生、家、喜、王,生动诠释了中国持久发展的秘诀所在:代表繁衍生息;意指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核心;代表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意味着天人合一。他说,中国的发展要保持生命力、吸引力,应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实用导向。

古老的智慧不断被加入新内涵,最终凝聚成当下的发展共识。一个国家假如只有GDP,未必能让人心悦诚服。唯有践行和合共生、文明发展的理念,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建议,中国不能仅仅富强发展,还要做到文明发展,具备文明竞争力

许纪霖说,最审慎的态度应该是广积粮,不称王,这个便是一国及其国民的精神文明。

依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直面结构转型的压力。参加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分会场研讨的学者们呼吁,为真正实现民富国强,中国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发展转型来创造新的经济奇迹。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发展不足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童世骏说,随着小康社会的基本建成,发展不当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不当主要是指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刺激不足;城市化快速推进与浅度城市化普遍存在,等等。

世界银行发展经济研究部主管尤素夫认为,中国渴望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者。进一步深化技术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并减少为保持高增长率而对资本投资的过度依赖。他相信,中国有能力率先实现绿色经济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和谐

中国将走向何方,能否避免西方走过的战争和扩张老路……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对国际事务的深入参与,中国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见识到了中国力量,也更为渴望了解中国想以何种方式参与、改变世界。马来西亚吉隆坡亚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拉多·莱塔对记者坦言,这种渴望来自于一个事实,即中国还是一个陌生人

最困难的就是观念和文化问题。卢森堡CEC咨询公司魏柳南认为,中国的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西方领导人和公众舆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

有鉴于此,近年来中国努力对外传递和谐理念,构建友善、和平的国家形象,但讲好中国故事仍面临不少考验。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黄静提出,一要在话语权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二要推广中国思维,避免用对抗性、固化、直线性思维看待对方。

 

来源:《解放日报》2010118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