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沪将建拆违强力协调机构 确保违建房拆除效果

日期:2010/11/08|点击:8

昨天下午,在世界中国学论坛的第六分会场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和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会上,孙立坚教授用严谨而丰富的数据、图表及经济学古典理论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美元贬值,而是美元作为世界经济“公共品”的三大功能正在萎缩。美元贬值的行为事实上是“违约”和“赖帐”行为,破坏了国际货币体系最关键的信用本位的概念;其次,从长远来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国际收支失衡,而是财富与货币价值之间的巨大偏离和失衡。第三,鉴于美国实际上已经推诿了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锚”的责任,所以应该发展起“委托——代理人”模式,使承担“货币锚”的国家以及“锚住”国际货币的国家达到双赢的均衡。

孙教授的发言结束后,作为会议评论员的徐明棋教授就犀利“发难”:“我同意孙教授分析的结论,但是他使用的概念有问题。怎么能完全地把美元看作‘公共品’呢?如果把美元定性为‘公共品’,那它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国际社会‘收税’,美国声称它有权根据经济情况调整美元,而其他经济体由此受到的损失相当于为美元的‘公共品’服务支付税收。我们就无法对它提出任何要求。”

 “至于美元的‘违约’行为,更站不住脚了,”徐教授激动地说,“早在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宣布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就已经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约定,美国人早就‘赖帐’了。所以现在它早已没有了法律义务,多发点美元已经没有顾忌。”

 “‘委托——代理关系’模式也不准确。客观上说,美元的地位是由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所支撑的,不是什么其他国家委托它的,美国自己更不会承认自己是代理人。”徐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所以,‘委托代理’、‘公共产品’这些概念,都无法制约美国去承担应该承担的义务。”

徐教授的逐条反驳可让孙教授有些坐不住了。一等中场休息,两位教授站在门口又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声音越来越响,同一会场里的不少教授都被吸引过来“围观”。然而两人依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下半场会议一开始,教授论战烽火再起。孙立坚开始有条不紊地组织反攻:“徐教授对‘委托--代理’和‘公共产品’的概念提出挑战,那我们可以换一个词汇。但如果美元不负责任会扰乱我们的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所以我们要求美国继续维持在信用本位体系下面美元‘公共品’的货币功能……”

教授论战无休无止,但他们激烈的争论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如何说服美国稳定其货币政策,避免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拖向动乱的深渊。”然而,这里暴露的或许也是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孙教授坚守理论的高地,徐教授则看到了现实的无奈。(本报记者  宋琤)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