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专家热议后世博房产 "概念股"投资前景看好

日期:2010/10/29|点击:13

上海世博会闭幕之夜随想录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哲人雅斯贝尔斯对永恒如是理解。

创纪录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有史以来最大的园区选址面积,超过7300万人次的参观者,超过100万人次的最大单日客流……今夜,走过184个日日夜夜的上海世博会完美谢幕了。它在刷新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后,已然以某种方式实现了永恒。

此刻,穿过世博园的黄浦江水五光十色,缓缓流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屏息倾听——

它在诉说一份骄傲:我们兑现了承诺,向世人奉献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它在诉说一份欢乐:在184个日日夜夜里,世博园每天都充满海内外游客的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它在诉说一份感动:那些为世博盛会默默奉献的人们,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且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它在诉说一份淡定:经历过世博会的洗礼,中国更加从容地走向未来,与世界相拥;

还有许多,言不尽,诉不完。但亘古长流的黄浦江可以见证,每一滴江水,都凝聚着一个记忆,传递着一种情感。

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它细细的诉说吧……

过去——现在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现在、探讨未来。

今夜,无眠。

我们在尽情欢呼之余,不妨让思绪平静下来,随着时光之河倒流到159年前的1851年。

那一年,首届世博会在大英帝国伦敦举办。清政府并没有官方代表参加,只是一位广东商人徐德琼将12包“荣记湖丝”装船运往英国参展。

拖着大辫子的中国人在世博会参展及获奖的记录,并不能改变世博会上中国只是一个旁观者的事实。工业革命时代,与生机勃勃的西方相比,暮气沉沉的大清帝国正步履蹒跚地踱向死亡的坟墓,中国人的首次世博之旅传递的是民族的悲怅和无奈。

历史的轨迹,并非是简单的线性,而是在轮回中演绎。

159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寒流滚滚,各种灾魔狂袭而来,但中国世博园内却万花盛开,不论是遭受地震袭击的智利,还是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破产的冰岛,都如约而来。我们的非洲兄弟在中国的资助下无一遗漏地集合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史上参展国和国际组织数量之“最”,使古老中国5000年文明大放光彩,把新中国成立61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辉煌的历程呈现天下。

在精彩纷呈的盛会闭幕之际,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不无感慨地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是中国的成功!这是上海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光芒将永放异彩!”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世博会近些年来或许已经失去昔日的光彩,但中国试图为其抹去灰尘,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上海举办了一场可以和2008年奥运会相媲美的盛会,令世博会重新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创造历史的背后,是中国实力的彰显。

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两条“重磅”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世界银行通过改革方案,第一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大投票国。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其中,或许蕴涵着一种历史的必然。正如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而就在那一年,中国GDP超越德国,升至世界第三。 “每一届世博会都使举办地成为世界文明的瞬时中心,国家博览会都有着呈现国家力量的意图。”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乔兆红说,“博览会缘起于大国登场,其历程证明着强国世博,其影响证明着世博强国。”

一部世博会的举办史,既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经济政治演化史。

中国——世界

今年国庆期间,一部名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短片面向全球观众播放,展现了一个既有文化内涵、民族底蕴,又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中国形象”。

这是一个看似与世博会无关的话题,实则不然。对于主办国来说,世博会本身也是一个无价的国际广告,它与国家形象宣传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说明了这么一个事实: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谋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渴望向世界展示一个崭新的形象,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

早在赢得世博会主办权的那天,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就曾形象地说,这将开启“再塑”中国形象的旅程。“世博会不仅可以让中国人看到世界,更可以让整个世界认真地看看中国。”周汉民认为,通过世博会的努力,中国的形象将更加鲜活、更加有象征意义。

纵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取得了举世的公认,但中国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民来说,还是一个抽象、陌生的概念,“中国制造”、龙、京剧、落后农村等杂乱的片段,构成了他们对中国的模糊印象。

 “中国约会全世界!”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初,不少国外媒体如此形容这一盛事。在这184天里,世界聚焦中国,更多国家通过世博会这个窗口,更为清晰、准确、细微地认识了中国。

他们不仅仅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上的活力和潜力——这一点,在世博园区内外都有充分的诠释,比如美轮美奂的中国馆,比如高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区;

他们也不仅仅看到了中国高效的组织运营能力——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上已得到了证明,这次体现得更为明显,累计超过73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超过100万,园区始终保持平稳有序;

他们还看到了更多的“软细节”——从西藏来看世博的小女孩卓玛求措,在世博园里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的瞬间,被其他游客拍下放到网上,备受人们称赞,一些国内外媒体甚至称她为“世博最美女孩”、“中国最美女孩”。类似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温柔地击中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心。

因为世博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走到了一起,交流智慧,探讨合作。

在参与世博会的这些日子里,澳大利亚馆总代表萨琳德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满,任务之一就是为澳大利亚的官员、学者、企业家来华交流牵线搭桥。萨琳德深有感触地说:“上海世博会是人们接触世界、开拓视野的重要机会,各国人民相互接触,彼此联系也因此更加紧密了。”

有学者提出,中国加入联合国是政治上融入世界,中国加入WTO是经济上融入世界,中国举办世博会则标志着中国从文化上融入世界。具有5000年漫长文明史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华民族如果与世界互不了解,这对于中国与世界都是不利的。

此刻,漫步霓虹灯映照下的浦江侧岸,心潮涌动:新世纪即将走过第一个十年,中国人的两大百年梦想——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已相继圆满实现。这是百余年来,中国由羸弱走向富强、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两大里程碑,更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

在这种交融互动中,世界看中国的眼光更趋平视、更趋客观,而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亦更加稳健、更加自信,她早已把贫穷和屈辱甩到了身后。

付出——收获

夜已很深,寒意渐浓。

浦江之畔的世博园里,依然灯火通明,还有一群身影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是园区里的工作人员、参展人员、志愿者等,正在尽心尽责地站好各自最后一班岗。

从明天开始,他们中不少人就要和这里说再见了。此刻,他们的心是复杂的,既有世博圆满成功的那份喜悦,又有一种不易表述的失落。

 “为世博会忙碌了这么多天,倾情投入了这么多,现在绚烂归于平淡,一下子要说再见,心情是很难言表的。”世博中心旁,年轻的志愿者章依荷一边说着,一边有些哽咽。

上海世博会之所以成功、精彩、难忘,离不开这些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参展人员以及志愿者等所有参博、办博人员。

为了世博会,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得更多。

不必说世博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虽然有专家估计它的产出效益相当于北京奥运会的3倍多。相比较这些,我们更看重的是那些精神层面的收益,它们的影响将更加长远。

比如,社会大众文明意识的提高。在世博园里,游客们从一开始的不会排队到有序排队,这本身其实已经是一种进步。而这种排队意识,其实质是一种培育规则观念、强化遵守规则意识的公民理念教育,这对于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

再比如,世界文明智慧的碰撞、交融。据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多个案例在中国得到“复制”,目前已有上海、天津、唐山等多个城市与实践区中的案例城市签订了合作意向。

 “世博会是中国的一次绝佳教育投资,这是世博会在中国留下的最大一笔无形资产。”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在参观完世博园后说。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所有参观过世博园的人都会在这个主题下受到教育:如何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发展更环保的技术,这是一次超值智力投资,它大幅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因为世博会的缘故,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这几年来过中国很多次,目睹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他感慨地说,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正经历着一种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中国自身特色并让我们大家都得到启迪。“事实上,中国正在诠释并实践着教育、创新与合作等核心价值,这些价值正是世博会得以传承的基础所在。”

有形的上海世博会刚刚闭幕,无形的“上海世博”正悄然开启——中国将迎来后世博时代,同时也将拉开“十二五”建设的序幕,我们如何利用好世博遗产,更好地拥抱明天?

种子——未来

在闭幕前夕,本届世博会最富有创意展馆之一的英国馆,决定将馆内的60680颗“种子”一部分送往各大院校、学术机构,一部分通过网络进行拍卖,所得收益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此举极富隐喻意义。本届世博会所展示的诸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正如一颗颗种子,植入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吗?

 “每一届世博会,不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对世博会意义的总结。世博会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这句话的准确性。

种子已经播下,未来值得憧憬!(解放军报上海1031日电)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