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改革大动作,明年3月前裁员50万人,最终可能有百万国企员工失去铁饭碗”,消息一出国际震动。几乎相当于劳动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裁员即使放在世界改革史上也非常罕见,法新社因此评论,这标志着劳尔·卡斯特罗政府的改革大纲正式付诸实施。自10月1日起,古巴开始实施私营经济发展方案,希望以此来化解大裁员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多”现象阻碍发展
对于裁员的原因,古巴官方归之为“冗余的行政编制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进而严重伤害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转”。数据显示,至去年底,古巴约85%的劳动力在国营领域工作。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徐贻聪就总结出三“多”现象,城市人口多、闲置工厂多、单位人员多,造成部分员工人浮于事,而企业则因为要负担过重薪资而难以发展。
此外,近几年并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也是当局“壮士断腕”的重要因素。去年古巴经济增长率仅有1.4%。古巴经济结构单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外贸额大幅下滑了34%。
当然,此次大规模裁员并非平地起风毫无先兆。劳尔·卡斯特罗自2006年上台以来,古巴在经济领域就开始了一系列变革,比如不再禁止普通民众购买使用手机,个体摊贩可以出售农产品等。这些措施都为此次大动作埋下伏笔,由此可以判定,对于本次改革,古巴政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心很大,措施断然。
安置就业最为关键
短时期内如此多的工人失业,古巴政府也有安置之策。上月24日,古共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刊发政府发展私营经济的方案。政府将对私营从业者开放178项经济领域,还考虑向私营企业主放贷。“一般而言,当经济形势不佳时,古巴政府会适时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控制”,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江时学说。通过放松对私营经济限制来“重组劳动力”,分流国企“下岗”工人到私企再就业,此举不但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将为古巴带来一定规模的私营经济。
但是,加勒比明珠的未来前路或许并不平坦。改革积存几十年的体制弊端绝非易事,而能否解决就业问题则是最大不定因素。目前私营经济只是古巴经济的点缀,能否消化如此多的失业工人存在疑问。对此,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家哲判断,由于政府在社会公平和福利方面做得较好,另外相当数量的古巴人在美国有亲戚,可以得到来自美国汇款的保障,社会应该能够保持稳定。如果到明年3月古巴社会没有出现大的动荡,那么改革就算是成功的。
对于古巴经济改革的下一步走向,有专家指出,供给制可能会很快取消,因为政府很难长时间承受如此重的负担。去年11月政府就宣布取消豌豆、西红柿供给,相关步骤正循序渐进。
改革动力来自自身
对于古巴的经济改革措施,专家普遍认为与美国的因素联系不大,应该是古巴根据本国需要和目前形势而采取的自主行为。当然,虽然美国没有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但也正在逐步放松。张家哲认为,如今美国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阿富汗、东亚和中东等地区,无暇干涉古巴事务,古巴改革正是在这较为有利环境下展开的。
不过必须看到,地缘的相邻性依然决定了古巴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徐贻聪就指出,古巴一直在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愿望会继续有,而且会不断强化。但古巴不会拿原则去做交易,已经采取的和将要采取的任何完善古美关系措施,都只会按照本国进程的需要和可能,而不会考虑美国的态度。
至于美国对古巴的关系,相信几十年来的敌视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此外,在美国境内还存在着一个有政治影响力、仇视古巴现政权的流亡古巴人群体,他们已深深嵌入美国政治体制中。因此,美古关系可能在未来会走近,但是前路依旧曲折。
古巴改革,美媒体喜中存疑
本报纽约10月1日电 (驻美记者 宰飞)为保证国营领域裁员50万人的改革措施顺利进行,古巴10月1日起大幅放宽个体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范围。对此,美国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古巴的经济改革计划将为古巴带来变革,但同时对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表示担忧。
美联社援引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半球事务委员会负责人拉里·伯恩斯的分析认为,古巴先前的一系列改革没有造成“一鸣惊人”的效果,然而这次裁员计划却有这样的潜力,“古巴正在迅速变得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这是巨大的改变。”
美联社称,古巴此前一系列小的变革,已经造成了大的变革,古巴将不会回头。
《华盛顿时报》援引经济学家的话称,古巴私营部门没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吸收如这个国家约十分之一的劳动力。
《华盛顿邮报》社论认为,古巴经济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奥巴马政府的回应,同时吸引美国游客,为古巴带去亟需的美元。社论说,美国政府正在计划放松古巴旅游限制。如果能实现这种调整,美国对古巴政策将恢复到克林顿政府时代的水平,这将是古巴改革可能得到的最好回应。(驻京记者 洪俊杰 本报记者 成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