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专家称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面临黑户等问题困扰

日期:2010/09/01|点击:10

817日,央行宣布允许境外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两天后,上海金融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称,上海将率先审慎稳妥地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并积极推进人民币

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819日,央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召开了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及相关工作推进会议。

根据会议下发的意见,银行和企业在方案完备、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展跨境人民币项目融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等与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个案试点。对符合条件的人民币对外投资项目,可按规定享受上海市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数据显示,自去年76日上海率先开展试点以来,截至816日,上海市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66亿元。其中,进口200亿元,出口15亿元,服务贸易14亿元,资本项下37亿元。

 “还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发展,通过上海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好扎实基础。”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称。

上海的举措与两天前央行下发通知,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一脉相承。首批获准的机构包括香港、澳门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通知称此举“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这意味着,我国正在逐步探索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即将缓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本报记者:“原来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比较单一,比如香港的人民币回流,官方渠道就一个,即通过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此外还有一些零碎的渠道,比如我们的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的债券,香港的金融机构拿人民币来内地投资,但都要经过批准,不是常规渠道。央行这次实际上是提供了另一个常规的、市场化的渠道。”

有专家透露,此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外汇局的统计中列入“经常项目”。今后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或证券市场,理应列在“资本项目”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开放十余年后,一度“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资本项目开放终于有望破题。

金融中心路径更现实

 “此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积极推进,让其实现的路径更加现实,更加有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都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人民币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国际金融中心是无从谈起的。”

杨建文说,上海的重心应在人民币业务上,做大做强离岸金融,这在中央部委、央行和上海政府及研究层面都形成了共识。“人民币业务分为离岸与在岸金融两块。四五年前,上海就选择了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进行离岸金融试点,但受现有制度局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也并不充分。”

杨建文乐观期待:“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上海的交易量香港也不能比。等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后,乘势而为,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就指日可待。”

《上海经济年鉴》主编张兆安也告诉记者,上海建设人民币在岸市场,不仅丰富了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更增强境外投资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为建立更多离岸人民币中心做准备。此外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汇改。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不仅逐渐兑现过去的承诺,也变相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

更细化的举措也呼之欲出。在817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方星海透露,上海已就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制订了一个试点方案,目前已上报国家外汇局、商务部等部门,预计年内将会启动。

所谓QFLP,是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以及VC(风险投资)市场。

方星海还表示,上海正在推进“小QFII(合格境外有限投资者)”。“小QFII”主要是指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对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公开表示,“小QFII”一旦获批有助于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事实上,811日,由海通资产管理(香港)发行的香港首只人民币基金—“海通环球人民币收益基金”面向香港散户销售,被解读为“小QFII”出台前的一次“热身”。

 QFLP、小QFII是上海准备适应包括汇率体制变动在内的一系列大的变化,把握此变化可能提供的发展空间。”杨建文说。

扶助中小企业融资

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上海,金融业有更多的创新正在萌动。

817日,上海市金融办官员承认,今年上半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2%,固定资产投资有乏力的迹象。而中小企业贷款、科技融资需求则十分旺盛。

杨建文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问题主要在于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管理机制没能跟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此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手段,以及为贷款提供担保。“现在,股权基金有了很大发展,资金大量集中,但投资没方向。另外,还有很多企业性的投融资机构。这些新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需要一个对接,对接过程中应解决什么样的制度障碍,是政府当前主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杨建文说。

据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共有50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其中43家正式营业,累计发放贷款100多亿元。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已达101家,管理资金达300多亿元。

事实上,为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海政府已有政策突破,鼓励持有大量资金的龙头企业投资PEVC市场。此外,上海还在筹备FOF,即“基金中的基金”,规模达30亿元,专项用于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引导全世界最前端的PEVC基金至上海生根,特别关注来自硅谷的VC

目前上海证监局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上海金融办副主任马弘透露,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市场)近期有望推出,36家企业已表达有意在该系统挂牌交易。三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的补充,目前仅有北京中关村在试点。

 “上海需要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它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它所起的作用与主板市场是一样的。”杨建文告诉记者。他还建议,可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的融资渠道,比如对一些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具有某种战略意义的企业,不管大小,允许其发行企业债券。此外,信托基金也是可考虑的方式。“把市场体制搞活,搞得有效,这样政府用力就用在了点子上。”

而在张兆安看来,PEVCFOF等方式本身也面临筹资难、中小企业寿命短等问题。为此,要研究方法,可允许保险、社保、公积金、国企、证券公司等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入,促进PE等更快发展。此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重点选择有创新力、高潜力的企业,严格监管,并防止过度行政化。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实习生 赵淑菊 )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