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研讨" 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

日期:2010/08/12|点击:23

在京沪广深四地,社保、住房、就业、教育等无不打上了户籍的烙印

8月初的一个中午,乔仑来到上海徐汇区税务局,打印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当纳税证明打印出来后,她吓了一跳,过去一年她总共缴纳了7600多元的个税。

从税务局出来后,她前往徐汇区人才服务中心。来到上海6年多了,每逢8月,她总要在工作日中午顶着大太阳出来,找居委会开证明,去税务局打印个人纳税证明,去人才服务中心续办居住证。

20096月,上海市规定,持有居住证满7年者可以申请上海户籍。“希望再过两年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她一脸憧憬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

 “对了,落户怎么就这么难呢?我都在上海生活了6年,交了这么多的税。”乔仑反问记者。她的问题,或许是千万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外地籍贯的年轻人都想问的。

其实,答案很简单:在这四个城市,户籍已不再是简单的人口登记载体,它还与社保、住房、就业、教育等福利紧密挂钩。

社保:上海有无户籍相差8倍多

2004年,乔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找工作,之前1年,上海开始实行落户打分制度。

因为学校和学分的缘故,乔仑没能获得上海户籍。开始她没觉得有什么,直到求职时因户籍问题被虹口区一所初中拒绝,她才猛然醒悟。

乔仑最终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因为该企业并非注册在上海,且规模未达标。所以,乔仑只能办得临时居住证。公司也只给她交了综合保险,每个月仅有246.9多元。

懵懂的职场新人,在还没有弄明白上海综合保险和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有何区别时,她便在2005年跳槽至现在的一家咨询公司,居住证也顺利办了下来。

在新单位给她缴纳“五险一金”时,她才发现过去一年所交的综合险不能转移,和“五险一金”也无法衔接。即是说,她的社保账号要从零开始了。

乔仑对记者感慨,“上海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好很多了,我一个在北京的同学快生孩子时才发现单位并没有给她交生育保险。”

某公司北京人事专员林小姐告诉本报记者:“生育保险需要北京‘绿卡’,非北京户籍人士需要自行缴纳。不过,其他保险不受户籍影响。”

记者还从某公司深圳人事专员刘小姐处了解到,深圳户籍和外地户籍在深圳的医疗保险上缴纳比例不同,而在广州,非广州户籍不能缴纳生育保险。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与上海城市职工社会保险进行了一番对比:外来从业人员每月的社会保险费是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5%,而上海市职工每月的社会保险费(即“五险一金)占其个人工资收入的63.60%(包括公司缴纳)。另外,不少单位还给职工发放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住房公积金,一些职工每月的社会保险费可能达到其个人工资收入的70%

在北京,北京市职工每月的社会保险费占其个人工资收入的比例更高,达66.3%

两种社会保险的支付方式也不同。以养老保险来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金是在退休后按月支付,每个月都会有稳定的收入保障。

而参加综合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将会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一次性拿到一笔养老金。由于当初缴纳的保险费少,得到的养老金也不会太多。

 “我第一年交的综合保险中养老保险金,连2000元都不到,而且60岁以后才能拿到。”乔仑说,“不知道这点钱到时候会贬值成什么样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曾在媒体上称,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居民若2027年退休,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恐怕不够。

住房:四地申请保障房皆需本地户籍

乔仑的年纪也到了考虑买房结婚的门槛上,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其实几年前就有结婚的打算。碍于上海高高在上的房价,结婚的计划一搁再搁。

 “徐汇这边经济适用房试点,我们本想去申请。结果,根本不符合申请条件。”乔仑告诉记者。

徐汇是上海首批经济适用房两个试点区之一,近期已经开展了选房摇号的工作。可是,这一切都和她无关。

申请上海经济适用房的第一项条件就是: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7年以上,并且在申请区(县)5年以上。

此外,虽然今年8月,上海将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收入标准从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限额2300元放宽至2900元,人均财产限额7万元放宽至9万元。但按乔仑的个税缴纳来倒推,她还是不符合。

乔仑形容自己这一阶层的非上海人像是夹心饼干,高不成,低不就。想买商品房,但日常开销太大,怕供不起。想买经适房,但又没上海户口,收入又超出标准。

不仅房价在涨,房租也在涨。乔仑一度想到了廉租房,但当她查看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后,恍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除了户籍因素,收入还是超出了标准。

在保障房方面,北京、深圳、广州情况与上海类似,只有本地户籍方可申请。上述人事专员刘小姐告诉记者:“在深圳,只有深圳户籍才能缴纳住房公积金,而且在深圳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也比较严格,必须夫妻双方都是深圳户口。”

北京排斥低端劳动力

聊到时下风行的“逃离北上广”时,乔仑陷入沉思,“当初来上海时,压根没想到这么多。”

2004年的毕业季,乔仑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向往已久的上海。和大多数人一样,海投简历,狂奔招聘会。乔仑一心想做个教师,可她发现上海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只招有上海户籍的人。

近日,北京市人大建议缩减低端劳动力提高市场门槛,拟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优先录用本市户籍城乡劳动力。即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财政出资的工勤岗位带头招用北京市城乡劳动力,市属国企在同等条件下,也优先招用本市人员。

 “在北京,外来人和本地人在市场选择面前也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乔仑北京的朋友在线聊天时告诉记者。

 “很正常,就连路边的服装店招人也要上海户籍的。”乔仑说,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超市收银员之类的职业几乎不会出现外地人的影子。

记者从应届生求职网上得知, 北京户口的审批不同于上海户口,上海户口采用评分制,而北京户口是落实到毕业生就业单位。换句话说,北京户口与就业单位联系更紧密。

应届毕业生留京或进京就业涉及两个指标,一是教育部门分配给学校的留京和进京指标,留京一般为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人数的25%以内。二是接收单位的进京就业指标,如果接收单位没有此类指标,就解决不了户口。

北京落户的指标配给方式滋生了寻租空间。一些拥有落户指标的单位充当了中介角色,更有报道称北京一位户籍警进入户籍管理系统为他人伪造北京户籍,最终锒铛入狱。

上述人事专员刘小姐告诉记者:“在深圳,大学生申请落户并不是太难,可以入集体户口。但农民工难度较大。”

教育:本地户籍入学优先

记者从某论坛上看到一篇名为《浅论上海市居住证与户籍的差异》的帖子,作者自称是外地来沪的大学生,行文的风格颇像大学毕业论文。

帖子中提到,持上海户口者,可按照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的规定让子女实现就近入学;持居住证者,子女可以进入上海市中小学,但通常有所限制;至于没有拿到居住证的外地务工者的小孩,遇到问题则更多。

乔仑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同事在送小孩上幼儿园时就遇到了麻烦,本以为小区附近有四个幼儿园,不担心上不了学,结果都没被录取,最终走后门勉强挤进了一个幼儿园。

在高考问题上,上海教育考试院曾表示,持居住证的劳动者,其子女可以以上海考生身份参加高考,但志愿不能填上海市属高校,如上海大学等,由于复旦、交大都属于部属高校,所以这个细微区别对考生实际影响并不大。

以复旦大学为例,2006年该校本科总招生人数为3300人,面向上海的招生人数为1490人(占比45.2%)。但今年这一数据大大降低,为270人(占比9.2%),这说明传统意义上的上海高考优势在逐年地减弱。

北京户籍含金量最高

记者统计了京沪广深四地的落户条件,以及附在户籍上的相关福利,发现北京的落户门槛最高,户籍含金量也相对最高。

周海旺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是1958年实行户籍管理以来逐渐强化的结果,和各地政府的管理思路也有很大关系。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