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百名中国人称被骗到非洲做“黑工”

日期:2010/08/11|点击:13

“农村城市化过程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个浦西化的过程,都是水泥,都是高楼大厦,或者都是工业化,否则这个统筹将会走到我们预想的反面。”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专题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的一番话引起在场委员、专家们的共鸣。

当日,数十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围绕“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展开研讨。如何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和着力点,成为不少发言者讨论的焦点。

 “城乡统筹,乡在何处?怎么来筹?”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严胜雄连连设问。在她看来,“乡”在上海将长期存在,城乡统筹的关键便在于使之得到发展,“绝不是把农村造得像城市,而是要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给农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上海社科院经济社会文化资讯中心主任王振则列举了城乡统筹的四个要义:增加农民收入、统筹社会保障、加强郊区中心镇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十二五’期间,应当靠全市统筹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郊区可以建一批明星镇,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

新城建设被认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路径。不少委员和专家提到,应当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新城的产业布局。“我们不能仅仅陶醉于‘宜居城市’的概念”,市政协委员、松江区政协主席陈先国认为,新城不仅应当适应居住,更应适应就业和创业,这才有持续活力。市政协委员屠海鸣则提出,新城建设应当紧密依托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并将工业园区建设与居住一同考虑。

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则是城乡统筹的指归。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和上海交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顾海英提出,在对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应当切实考虑农民权益。左学金还表示,应鼓励农民在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段中发挥作用,为农民创业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市政协常委、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角度提出,应当推进全市的生均经费标准的统一,“将来差异大的地方可以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区之间的差距总体缩小。”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毛佳睴则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角度为农民增收“支招”,建议明确乡村旅游的定位,充分挖掘潜力,并与餐饮、美容、农副产品销售等部门形成合力。(作者:朱珉迕)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