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日本欲用医疗援柬对抗中国 加强对华战略预防

日期:2010/07/30|点击:15

本期嘉宾

乔兆红,女,19685月出生于湖北荆门。20036月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近代工商业团体“中国商民运动研究”以及博览会事业专题研究。已出版《一切始于世博会——博览效应与社会发展》《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等专著。

主持人语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如果你到上海世博园走一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交流,它就是一个盛会,是全世界的节日。

世博会是一个大型城市事件,它将空中交通,路面、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提前了20年或30年完成,这是它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

今天,乔兆红博士来到金沙讲坛,为我们打开一扇洞悉世界的窗口。

采访手记

2010724

距离乔兆红博士的世博会金沙讲坛讲座还有半小时,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里已找不到任何空位了,不少市民只好坐在过道上。一些去上海参观过世博会的市民,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研究上海世博会的学者,乔兆红博士开篇即说,在100年前,世博会知名度远远高于奥运会。人们只知道世博会,奥运会只是世博会的一个部分,借助世博会提高知名度后,奥运会才自立门户。时至今日,奥运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知名度远超世博会。

而她的一个观点“青羊宫是全国最先开始举办博览会的地方”,立即引起了成都市民的小声议论。

过去成都人习惯将劝业会称作“花会”,著名的青羊宫花会在清末就开始转型。1906年政府改办成都青羊宫花会为四川全省“商业劝工会”,到1911年共举办六届。前三次名为“商业劝工会”,重视工业制造;后三次称“劝业会”,强调劝业主旨,农工商皆重。清末成都劝业会开全国劝业会先河,因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其实,这样的源头,同样为如今成都的“会展经济”打下了深厚的历史伏笔。

乔兆红博士特意讲到为什么1851年英国举办的世博会叫“水晶宫博览会”,那是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为功能主义的大作品,这个“一片晶莹”的辉煌建筑采用预铸式组合,整个结构由钢架完成,全然没有旧式的墙体支撑,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创造出奇幻之美。

乔兆红认为,从1866年到1911年,世界各国相继举办国际博览会约80次。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按照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年份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从1851年到1905年,中国参加世博会是由海关洋员操办;第二时期: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正式从海关洋员手中收回了操办权;第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1982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

这样梳理脉络,听众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2010年才获得举办世博会的机会,为何广东也在积极筹备申办2020年世博会。

乔兆红透露了不少上海世博会的趣闻。法国馆分发香水,引得参观者疯抢,这体现了少数人的素质亟待提高——这恰是世博会应该带来的整体效应。另外她称:沙特馆本来准备给参观其场馆的人员发现金,刚开始是美金,后来换成了人民币。最后因为有关部门未能批准作罢。“这个如果实现了,估计会打架流血。”乔兆红调侃道。这些成为乔兆红与听众交流的一个主要话题。

乔兆红还用丰富的影像展示了历届世博会的特点,为听众打开了洞悉世界的窗口。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