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独一代爸妈需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日期:2010/07/23|点击:18

经历了金融危机阴霾笼罩的上海经济,是否已经拨云见日?世博会运行已过半,对上海经济拉动效应究竟几何?

上海市商务委的两组最新统计数据,或许能够给出“预期向好”的答案――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21亿元,同比增长17.5%

昨天,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上海经济在经历了“低位徘徊”状态后,已经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基本恢复到“全国平均水平左右”。

此前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曾在香港金融论坛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恢复到两位数水平。但是,屠光绍并未透露具体数值。

对此,陈维表示,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经济增速16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并且位居全国倒数之列。然而,“冷冰冰”的数据,也让上海意识到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陈维分析认为,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传统服务业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消费、交通运输、旅游,这些传统服务业都受益于世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上海经济总量大,传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所局限。”陈维说。

然而,在经济调整转型之际,上海也经历着“青黄不接”的阵痛。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就曾表示,近年来,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寄望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经济发展,但是,这两个轮子却总是呈现一种“一好一坏”的交替状况。

在陈维看来,今年以来,上海工业生产、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既有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

陈维表示:“下半年,如果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不退出,依然保持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上海经济的增速还是可以保持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经济运行分析材料中指出,今年下半年上海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例如:外需增长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导致上海对欧盟出口进一步回落,诸多因素均意味着“形势远比预期复杂”。

“目前,上海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各个产业缺乏主动性的引擎,对整体经济的拉动性有限,汽车、化工、钢铁等传统工业支柱,目前逐步恢复向好,但是,受国际市场影响,依然存在变数,”陈维说,“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还不扎实,乐观地看,也需要3~4年之后才能对经济有所拉动。”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