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虽然我们现在城市化率还没有超过50%。但是可以确信,未来的14亿或者15亿人将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面。这是新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城市化步伐,城市化成功与否,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发展面貌。——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如是说。
7月2日和3日,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可持续城市化与2049年的全球城市:上海-纽约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专家和官员齐集这一国际学术平台,所有讨论都紧紧围绕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如何协调的挑战,城市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发展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两大课题。我们讨论未来的城市,其实就是讨论未来我们的生活。
2008年,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是越来越多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统计公报显示,到2009年年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6.6%,城镇人口为6.22亿,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占全国总消耗的85%。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有约4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4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美国总的人口规模了。
上海,从1990年到现在,经济总量从730多亿元增加到去年的接近1.5万亿元,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以上。日新月异的上海,已经站在了国际大都市的门槛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博士指出,我们经验不够,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借鉴,需要吸收,尤其是像纽约这样持续发展200年以上的城市,它们能够始终立于全球最尖端,这个有没有秘密?
纽约、伦敦和其他世界级城市成功的秘诀——
“上海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城市”
世界上称得上“世界级”的大城市不过四五座,世界级大城市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龙头的角色。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院长杰夫·萨克斯教授在以《未来的全球城市》为题的演讲的一开始就指出:“上海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城市。”
什么是“世界级城市”?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教授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萨斯基娅·萨森的概念:世界级城市就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等方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而世界级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世界著名银行总部的数量、世界著名大公司的总部数量、证券市场的市值、国际旅客规模巨大的国际机场数量等等。
而杰夫·萨克斯则倾向于从软实力角度去定义“世界级”,在他看来,世界级城市要有高度的灵活性、有高度的组织性。因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时时去适应它,这是纽约、伦敦以及其他国际城市成功的秘诀,这也是想攀上“世界级”的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世界级城市应该有的“灵活性”和“组织性”?杰夫·萨克斯给出了构成世界级城市的三大成功要素。
首先,多元化和多样化。多元化和多样化体现了一个经济体的灵活性,能够充分适应经济的起伏。具体来说,城市应该有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农业。萨克斯教授认为,现在不应该再争论到底要成为一个制造业中心、服务业中心,还是航运中心,这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世界级城市,它应该是一个混合的经济体,既有制造业,又有服务业。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世界级城市,在经济结构方面都很自由——香港在过去40年当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经济结构,从原来的制造业中心变成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城市,伦敦也是这样,纽约也是持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定位,与时俱进。他用自己家乡底特律的故事来说明问题——如果城市只关注一个产业,可能10年、20年,当这个行业不再是领先行业的时候,整个城市就面临崩溃,底特律完全依赖汽车业,没有灵活性与适应性使其可能与传统汽车业一同没落。
不过,他也指出,城乡之间要明确劳动力分工,农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都市农业虽然重要,但并不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城市的菜园最好是在市中心100公里以外,因为在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化肥,对水的消耗量也很大,这会给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带来巨大压力。 ”
其次,想要成为世界级城市,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如果这个城市不欢迎外国人,那就很难做到世界性。一个世界级城市,必须打开大门,迎接海内海外四方宾客。萨克斯举例说:“我曾在东京住了4年,我记得当时报纸上对日本居民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愿意见到外国人吗? ’9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不希望见到外国人。我个人认为,东京居民对外国人口或外国移民的抵触情绪是东京成为世界级城市最大的障碍。 ”他强调:“一般来说,世界级都市是各种文化、不同人口的聚集中心,我相信上海有能力扮演这样的角色。 ”
第三,世界级城市必须有高技能人才,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城市都存在种种不平等现象,在萨克斯教授眼中,他所居住的纽约是整个美国最不平衡的城市,住着全美最富有的人,也有全美最贫穷的人口,他们还在同一个社区。贫困人口的工作技能都很低,一般在比较基础的行业工作,怎样改变这种不平衡?教育是出路。教育会给所有人带来机会,穷人的孩子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不仅仅是就业方面的。
萨克斯教授特别指出,我们要保证上海在建立世界级城市的同时,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不能光关注经济总量,应该更多地关注城市人的生活。因为城市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提升城市水平的最终目标。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推动城市进一步成长,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城市怎么样才能取得成就?纽约市城市设计和建设局局长戴维·伯尼言简意赅,只说两点,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包括生活用水供应、垃圾处理、交通协调等,归根到底就是怎样让城市的运转可持续,这些都涉及硬的基础设施方面。软件则是城市方方面面的软环境,戴维·伯尼坦言非常喜欢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城市要变得更宜居,要有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工业,有其他经济要素,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更美好地生活。
王桂新在题为“上海与全球城市差距”的演讲中表示,上海要成为世界级城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促进流动性、推动全球化。并且要重视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互补,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居民以及民间组织各个方面的积极投入、密切合作。
事实上,长三角区域还怀揣一个梦想——构建综合性的世界级城市群。
低度城市化和浅度城市化——
“城市和农村差距太大,必须行动”
对于城市化这个热议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低度城市化”和“浅度城市化”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速度非常之快。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大约有20%的人口住在城市;到了2005年,我们做了1%的人口抽样调查,43%的人是城市人口;2009年,这个比例又提高到了46.6%。可以这么说,过去27年中,中国城市人口比例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平均下来,每年增加约一个百分点。根据推算,未来3-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会超过50%。
左学金在发言中分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过去的城市化进展跟现在不太一样,我们发现,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2005年达到高峰,而过去4年又略微放缓,目前城市化水平年均增幅低于1%。 “不少研究认为我国存在‘低度城市化’这样一个问题,比方说,跟其他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偏低;如果拿城市化水平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包括就业结构跟收入结构作比较,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也是滞后的”。
“从经济角度来讲,低度城市化的证据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一个收入分配相对比较平等的国家,但是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比率仍然达到2.4;改革开放初期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7,但此后又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比率为3.33,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这说明城乡收入的差距过大了,这说明‘低度城市化’事实存在。虽然这种看法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确存在障碍。 ”
除了低度城市化,还有一个浅度城市化的概念,其定义的是城市化的品质问题。左学金认为,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浅度城市化成为长期现象的话,农村跟城市的分离现象会进一步恶化。
目前,新增城市人口中“非户籍”或“非市民”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总量也越来越大。来估计一下这些可被称为“准城市人口”的人群规模,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6.6%,非农业户口占33%,剩下的人口占比14%,大约有1.82亿人。在沿海城市,准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更高。拿上海和北京来说,分别有77%和54%的人口增长来自于非户籍人口。左学金表示,制度原因造成了户籍人口跟非户籍人口的分割,造成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就业制度等方面的差别,这就是浅度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会加大城市的消耗,同时也无法提升城市的消费。他强调,人口流动能够让中国城市享受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但这种人口红利持续不了多少时间,是难以为继的。 “现在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太大,我们必须行动,推动城市和谐发展,推动城市效率。我们正在努力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入公立学校,我们正在进步中,但还需要更多时间。 ”
左学金显然对未来的改革充满信心,他说,中国有一句话叫“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我们在新的改革当中可以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因为在改革的时候,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这样就可以鱼与熊掌兼而有之。
有限资源下的可持续挑战——
“城市需要有大树的公园”
“问题复杂就复杂在能源是有限的,这是中国以及所有国家都受到的约束,阻碍着发展。 ”在杰夫·萨克斯教授看来,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以前大得多,发展速度也比以前快得多,虽然一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在放缓,但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还是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在以
最新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