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这一片区域放在全球角度来看差距还是很大
建设重要国际门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多。在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可以重点发展和利用的因素,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呢?在对外交流中,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最能够吸引外来人才、投资、经贸活动的基础是什么?答案是服务业,更进一步的说,是高端服务业。
酝酿已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今年5月下旬正式获批。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又一重要举措,也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提升自身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了政策上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新一批区域规划接连出台。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长三角,也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区域规划。根据《规划》,我国长三角地区将要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何谓“亚太重要国际门户”
所谓门户,无非是房屋的正门,起到内外交流的作用。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规划》中,如此定位: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维表示,目前并没有一个对于“重要国际门户”的明确定义,但在他看来,中央对于长三角要成为“亚太重要国际门户”的定位,意味着长三角要成为亚洲最重要的,与全球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交流的枢纽之一。背景是我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一般预计今年我国GDP就将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体。与此相对应,我国在与全球各经济体在贸易等各方面的来往上要做好准备,追求与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定位“亚太重要国际门户”,意味着长三角能够主动的、有能力、有竞争力的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合作和运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较为被动的参与。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晓鹏认为,横向来看,香港可称为是亚太地区已相对成型的国际门户之一,其对本地区外的人才和企业家等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信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流量上较为突出。这次中央选取了长三角这样一个集中了国内优质资源的区域,来参与国际竞争,对长三角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上海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江浙两省也需要加入到这个有机的、具有整体协调能力的区域竞争体里来。
对长三角的要求
无论是亚太国际门户,还是世界级城市群,都需要长三角城市群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规划》中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范围明确而较广,其中较为重要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的亚太重要国际门户,无疑对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了很高要求。当规划已经出台,蓄势待发已久的中国最重要城市群,怎样才能达到中央的要求?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上海社科院专家陈维认为,这次的《规划》有几点比较明确:一是长三角要加快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为核心的平台建设,
“四个中心”可以看做是撑起长三角“重要国际门户”的支柱,“四个中心”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上海一家的事,而是整个长三角都应通过区域协作,一起参与进来;二是长三角整个的经济质量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提升,“亚太国际门户”肯定是要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中去的,这并不仅仅是靠经济总量来竞争的,更重要的还是经济的质量,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善、体系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体的创新能力等,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三是长三角自身的区域协作还需继续加强,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共享、科研力量的合作,以此来加快创新上的步伐。
所谓“国际门户”,既是要请进来,更是要走出去,成为重要的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极点,成为中国面对世界的一个大门。
长三角目前的欠缺
相比于已经比较成熟的亚太地区各个重要国际门户,如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两位专家都认为,我国长三角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还是比较低,这一片区域虽已是我国发展较好的地区,但放在全球角度来看,与日本、新加坡等亚太地区的经济发达体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对外的吸引力有限。
陈维认为,长三角目前在三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首先是制度方面,长三角地区整个经济的制度、体制怎样进一步的开放、规范、控制,以此来建设整个长三角地区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发掘潜力,包括进一步的吸纳外资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并不仅仅只依靠长三角本身,包括中央政府能否给予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也非常关键。其次是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在创新方面应该有极大的提升,包括技术、制度、管理、观念、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其三是应该加强区域协作。比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较好,江苏的产业分工体系比较完善,而上海的市场平台建设有优势,与国际的沟通、联络较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交流的框架,这三个地方应该进一步的加强优势互补、产业协作,使得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胡晓鹏也认为,目前长三角两省一市之间的协作不够,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些行政上的阻碍。此外,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也缺少自己的核心概念。例如时尚之都巴黎、服装之都米兰、金融之都法兰克福、伦敦金融城,这些城市都能让人马上联想起它们的核心概念,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各个城市,目前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建设重要国际门户的抓手
建设重要国际门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多。在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可以重点发展和利用的因素,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达到这一目标呢?在对外交流中,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最能够吸引外来人才、投资、经贸活动的基础是什么?答案是服务业,更进一步说,是高端服务业。
陈维表示,城市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的吸引力来说至关重要。城市的形态仅仅会对来客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而城市的现代服务体系,则会使来客感受到心灵上的冲击。这方面,日本的城市建设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正在举行的世博会,短期内使得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上海的购物、旅馆等服务业是一个促进,也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但还不足以对上海整个地位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推动;问题在于世博之后,怎样利用这种影响力的提升,来更好地推进上海和整个长三角在社会、经济、招商引资等各方面的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胡晓鹏认为,上海应该从制造业中心积极地向高端服务业中心进行转型。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来要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中心,应该具备很强的辐射能力,唯有当地的高端服务业得到发展,才能有效地降低经济活动中各种交易成本,突出自身的便利性,对内对外都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世博结束之后,上海能不能借此成功的发展起高端创意产业和会议产业,都是值得期待的。此外,上海的港口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此过程中,能否得到中央的支持,参照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朝着自由港的方向进行探索和发展,也对国际门户的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