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主题为“国际多边机制新发展与中国的应对”的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围绕G20与中国的作用、新兴大国合作机制的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由于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形势,G20面临动力减退和地位下降的挑战。对此,与会学者认为G20仍然发挥重要作用。首先,G20是顺应国际权力结构转型与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产物,并为既有大国与新兴力量平等互动提供了平台。第二,世界经济并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欧元区的动荡、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以及多哈贸易谈判等挑战需要G20继续有所作为。最后,建设平衡、强劲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目前,G20正处于建章立制的时期,在强调保持其非正式性的同时,学者们也希望在主办秩序、议题设定等方面增强其机制性,从而把G20这一更具合法性、有效性的全球对话机制固定下来。作为最有影响的国际对话机制,虽然G20在匹兹堡峰会上被定位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但与会学者希望它今后能够在气候变化等更宽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以金砖四国峰会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对话机制也日趋活跃,与会学者认为这是新兴大国试图主动影响国际体系转型、塑造外部环境与挖掘合作潜力的重要举措。新兴大国合作是影响当前大国关系、国际机制改革、全球性问题解决以及地区间合作的重要因素,加强合作有利于主动塑造新兴大国群体的影响力、提升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并找到将自身潜力转变为现实影响力的途径。学者们强调不应从与既有力量对抗的角度看待新兴大国合作,要强调新兴大国合作在完善现有国际体系、解决全球性问题以及遵守国际规范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今后,新兴大国在进行原则性讨论的基础上,要增加具体的行动内容,把合作做实。
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大国,中国高度评价G20和金砖四国峰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中国在其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的强劲、持续和平衡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学者们认为通过参与G20和金砖四国峰会等新兴的国际多边对话机制,中国获得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挥全球性作用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体系转型和未来国际机制中占据更主动位置,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创造更好的外部空间。
此次研讨会是第二届“国研杯”征文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年年初,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文汇报》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推出第二届国研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得到了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专业青年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