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国际板背后的沪深暗战

日期:2010/05/13|点击:3

 

  泰国局势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17日,在政府规定的“红衫军”离开曼谷示威区域的时限过后,大约有5000名示威者还在坚守。头部中弹的“红衫军”领导人卡迪亚当天在医院不治身亡;泰国媒体称,考虑到其下属和支持者的愤怒情绪,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局势为何突逆转

  局势发展到如此地步,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本月3日,为解决“红衫军”曼谷围城,总理阿披实公布了一份政治和解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很快得到了“红衫军”的响应。正当各界为示威即将结束而感到欣慰之时,“红衫军”却突然宣布示威继续,直到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总理素贴向警方自首为止。接下来,局势急转直下,阿披实收回“路线图”,军警开始封锁示威区域。

  “红衫军”为何出尔反尔?这与410日“红衫军”与军警大规模冲突有关,这次冲突导致近百人受伤。而对于责任认定,两派互相指责,“随着调查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利于‘红衫军’的证据,包括‘红衫军’内部存在‘恐怖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泰国问题专家周方冶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红衫军”希望以拒绝撤离的强硬手段,迫使调查委员会能尽快确定有利于本方的结论。这也可以从其诉求中得以证实,因为副总理素贴正是“4·10”冲突中政府方面的主要指挥者。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方面也不会轻易松口,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形势愈发紧张。

 

  结束混乱合民心

  此次政府的态度异常强硬,军方更调动3万部队包围示威区域。“泰国局势不能无休止混乱下去,必须尽快告一个段落,这是人心所向”,中国前驻泰国大使张九桓认为。

  对于阿披实政府而言,虽然已作出让步,但“红衫军”的要价却越来越高,而饱受示威之苦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增,巨大压力迫使政府必须痛下决心。

  对于军方而言,与其坐视“红衫军”使政府瘫痪再介入,不如现在就出手平息。一方面,现在介入可以相对减少伤亡;另一方面,目前政府还在运转,还可以避免军人干政的嫌疑。

  对于“红衫军”而言,继续与政府对耗未必占得了便宜。目前,“红衫军”的财力日益匮乏,内部不同派别分化明显,在此情况下,也希望最后一搏以获最大利益。

 

  如何结束费思量

  结束示威是大势所趋,而如何结束却颇费思量,专家预测,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情况,完全使用武力,军队强行驱散,双方爆发流血冲突。17日,泰国各电视台播放最后通牒,种种迹象表明,军队将使用武力驱散“红衫军”集会,而在此过程中,流血或不可避免。这种方式将给善后带来极大麻烦,使原本存在的阶层矛盾将更趋对立,埋下一个更大的“炸弹”。

  第二种情况,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双方作出让步,“红衫军”退兵。此前,两派都亮了底牌,虽然由于分歧太大而难以妥协,此时大兵压境,“红衫军”势必掂量。据悉,“红衫军”领导人已同阿披实通电话,建议双方停火。当然,阿披实政府必然要对“红衫军”投桃报李,“政府可能陆续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和谐的改革措施,”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蔡鹏鸿说

第三种情况,国际力量介入,双方接受调停,“红衫军”偃旗息鼓。此前 “红衫军”领导人就要求联合国介入调停,但遭到政府的坚决反对。“泰国经历了这么多次政变冲突,国际社会没有一次介入的,这次恐怕也不会例外,”张九桓表示,而且国际力量都要顾及泰国政府的强硬立场,还要避免落下干涉他国内政的话柄,这种方式可能性不大。  

 

 

       来源: 解放日报  20100518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