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两难”的拷问,让佛教界陷入尴尬,这的确难以给出令有关各方都信从的答案,也是佛教的教义与实践难以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原因所在。在当今贪——物欲横流,嗔——各类矛盾激化,痴——迷信发展盛行的世界里,尤为如此。所以,要想使佛教的教义造福于人类,必须与现代社会的运作实践找到有效的契合点,经过持久不懈的宣传,转变为社会人日常自觉的行动,环境保护才能获到相应的成效。要达到这一步,显然任重而道远。
原载觉醒主编《佛教与生态文明》,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
[i]据法国《法新社》
[ii]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披露,我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当年GDP的10%左右;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7%,产生的污染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严重污染。……(《特供参考》总23期,2006.12.1)
[iii]佛陀关于此类言论甚多,重点可参阅《大般涅槃经·四相品》、《楞伽经》第4卷、《央掘摩罗经》第1卷和《梵网经》等经典。
[iv]《菩萨本生鬘论》卷四,《大正藏》第3卷,第343页中。
[v]《法苑珠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