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企业主体地位确立,企业利益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和重视。但是,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日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陶友之所著的《企业利益论》一书,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全书逻辑严密、材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科学、见解新颖、实用性强、文字生动,尤其是观点见解突出现实性。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分析符合现实。中医治病,号脉识病是首位、基础和关键。《企业利益论》的成功在于能科学正确地分析和鉴别企业不同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在分析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时,作者提出了“三化”观点,即国有企业追求利益的多样化,乡镇企业追求利益的单一化,私营企业追求利益的复杂化。在国有企业中,上市股份公司追求市值最大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追求取决于资本结构,国有独资公司追求的是个人权益最大化。而在私营企业中,中资私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最大化”,外资私营企业追求的是“股权+隐性利润最大化”。如此分析判断,可谓惟妙惟肖、恰如其分。
二是思路方法具有实用性。有了科学的贴近现实的分析,还必须有针对性及可供操作的思路方法。在《企业利益论》一书中,陶友之对此是下了工夫的。例如,作者就如何治理企业追求利益行为提出了颇有价值的观点建议:1、在经济利益上给出的药方是,对国资主体型企业,根治垄断利润是关键;对上市公司,严惩虚假信息是关键;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实施利益共享是关键;对中资私营企业,合理化剩余价值分配是关键;对外资私营企业,清除“假亏真盈”是关键。2、在政治利益上给出的良言是,对国资主体型企业,需辩证对待“政治信任”;对上市公司,需正确对待“政治荣誉”;对股份合作制企业,需跳出“政治权利”的圈子;对私营企业,需善对“政治地位”。如此对症下药,可谓辨“症”施治(作者系上海市经管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