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深化改革,在社会建设方面先试先行

日期:2010/04/26|点击:25

    浦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平等,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对于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浦东的开发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具有航标性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明确了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本世纪初,当中国经济体正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改革的进程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同时,逐步推进到了社会和政治领域。2005年,浦东再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区域,在深化改革中先试先行。20年来,浦东不仅创造了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奇迹,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同样令人注目。

    浦东新区成立时,注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化改革为目标,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构架。这不但是针对原计划体制大而全的政府行政体制的弊病进行的改革,更是适合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一个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多年来,浦东新区政府的机构设置不到其他区县的一半。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以后,浦东坚持轻型扁平的政府构架,并根据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需要适当加大了社会领域的管理分工,单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等社会管理机构。政府管理部门计入机构的个数,从13个增加到19个,成为一个既“轻”又“专”的服务型政府(上海其他区县的委办局机构有26-28)。浦东新区政府在减少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增强社会监督等诸多方面均有创新和建树,显示出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政府的高效自信和承担服务责任等特点。

    “小政府”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弱政府”。浦东的小政府是有一个“大社会”支持的“强政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浦东政府的这一特点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肯定。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金融风波的冲击,浦东新区政府在自觉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各项努力可圈可点。据零点咨询公司调查,2009年全国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评价出现小幅度下降的现象。上海和华东地区城市就业、公交服务、公共安全和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加强社会投资成为十分迫切的政府公共责任。浦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历来注重政府负责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浦东率先成立了区级政府的市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公共事务服务。浦东关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利用废置的厂房建立公益服务组织的创业园区。在市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浦东新区利用公共资金,通过公益支持性组织的专业服务,开展了社区公益的创投标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专业的公益服务项目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机制。浦东组织的社区公益创投竞标大赛,从项目申请、组织评审到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和项目评估,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性制度体系。通过竞标改变了政府资金使用上传统的拨付方式,为财政和公共资金的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探索了一条新路,并为扶植社会服务专业化组织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一个独立的具有专业能力的社会服务业态正在浦东孕育。

    浦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平等,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对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投资于社会增加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已经被国际上证明是推动经济和物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制度性内生变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得以可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软实力和无法简单地用货币来计量的国民财富。浦东正在为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强政府”与“大社会”的平等合作摸索出一条新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和操作手,人们越来越认可浦东可行,全市可做,全国可推广。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