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东方公共文化评估中心成立

日期:2010/04/19|点击:2

本报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首次上海残疾人就业支持论坛上获悉,上海市目前处于劳动年龄段内的残疾人有 17万人,实现就业率95.6%,残疾人就业工作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

据悉,本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已初步形成“轻度残疾人走出去,中度残疾人扶起来,重度残疾人托起来”的格局。对有就业能力的轻度残疾人,通过积极开发岗位,帮助11.2万人实现市场化就业;对有就业愿望但不能实现市场化就业的中度残疾人,以职业援助的方式予以庇护性就业,在全市已建的56个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基础上,2010年将以市政府实事项目形式再建100个职业援助基地;对就业年龄段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4万名重度残疾人实施保障性救助,使他们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

一些专家在论坛上指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上海社科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研究员王振分析,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减少了残疾人就业机会,但适宜残疾人就业的行业、空间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断拓展,比如后台性就业机会、非体力型就业机会增加,产生了家庭就业、就近就业、公共空间就业的新形式。

市残联副理事长王爱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启动政府部门无障碍网站改造计划,方便残疾人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培育一批集就业推荐、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菜单式”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使其成为上海助残就业的新生力量和新型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参与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功能,鼓励街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社区支持性就业服务。

王爱芬认为,要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关部门要列出一些适宜轻度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纳入公务员或文职人员招考范围,充分发挥公共部门表率作用。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出席论坛。(记者 谈燕)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