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征求意见的上海教育纲要,十分稳妥地回应了以往教育领域的一些棘手问题。今后更多的工作,应该是作细致研究,争取让好的理念、方案都能具有操作性。
仅以家庭教育领域为例。眼下,我们正在不知不觉进入“三独”时代,也就是说,学校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家长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老师也是独生子女。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实施德育教育,还是宽泛的“大教育”概念,必须要按照纲要中所提及的,做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探索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但遗憾的是,对于家庭教育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国家纲要还是上海纲要,都只是“点到即止”——指出了今后探索的方向,却没有明确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学校的责任。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被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考虑中,由此推测,“衔接”恐怕很难落实。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专家们已经开展各种实验,探索实现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所以,我国尤其是上海必须要跟进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建议纲要进一步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和内容。
像择校这类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已经很多次地向我们表明: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择校其实是家长在为孩子做选择。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不让孩子的家长对于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很多教育顽症就将永远无法根除。(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 李雪林、樊丽萍、姜澎整理)
来源:文汇报2010.04.11 版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