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素质教育实践难题
中广网北京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力吸引高端人才,致力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区域联动机制,是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俞立中认为,上海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充裕,但高校中高端人才仍然很紧缺;高等教育规模虽然较大,但高校扩张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待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建构职业学校与产业机构的互动平台,既可以优化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又可以务实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实用的人才;同时要规范与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确保人才标准,并真正吸引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均衡教育应高效,优质教育须适宜
“失衡的教育好比是无舵之船,而低效的教育则好比是无米之炊。”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认为,未来上海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更加高效的均衡教育、更加适宜的优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均衡性与高效性统一,教育的优质性与适宜性统一。因此,专家建议,既要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又要努力开发新的资源,使教育资源不断增长和优化。
市教卫党委、市教委课题组专家建议,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放在核心位置。教育增量资源投入要向薄弱地区和学校倾斜;存量优质教育资源要实现开放和共享;在制度上要建立均等化的教育资源配置长效机制。
“劣质教育是有害无益的教育,错位的教育则是有名无实的教育。”社科院专家认为,构建向所有人开放、满足多种教育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十分紧迫的问题。要通过发展城市及居民负担得起的教育来支撑上海在各领域的率先发展,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帮助他们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理想。
打造上海国际教育中心
“上海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应该敢为天下先,让上海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俞立中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仅需要在产业发展上建成“四个中心”,还需要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和优质教育产品与资源的集散中心。
市教卫党委、市教委课题组专家认为,上海教育整体水平和重要领域要争创一流,体现上海特色、上海风格、上海气派,形成体现民主、多元、开放潮流的教育新格局,表现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区域教育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朱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