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外开放战略与具体实践的需要。由于中国高速的开放发展和深刻的体制转型,中国不断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就更加迫切。
社会科学学术社团的功能是以文会友。对一个理论与实践性质兼有的学科来说,学术社团应当成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交流的平台和沟通的桥梁。世界经济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就应当发挥这样的特有作用。
中国对外开放塑造了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的特点。30年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我国世界经济学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思想观念上论证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到政策实践上探索扩大出口引进外资优惠政策方案与引进各国经济管理与宏观调控经验,世界经济学科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宽泛领域,既肩负着吸收国外最新理论发展成果的责任,又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外贸外资发展出谋划策的使命。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同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思想性特点和战略性、应用性特点。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在我国开放初期较早成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世界经济学科发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任何机构与个人都可能存在着知识与能力上的局限性,同时又完全需要以更全面的知识和理论来拓展自己。上海有高校、研究部门、涉外经贸部门等诸多部门与世界经济研究或应用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既有教学与基础理论研究任务,也有决策咨询方面应用研究的任务;外经贸部门既要从事商务实践的实际工作,又要依据战略制定政策和管理规范。机构性质各不相同,各个领域相互独立。面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丰富实践,所有个人的工作性质都可能有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没有实践案例,特别是不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日新月异的丰富现实,理论研究完全可能陷入空谈,不可能有时代性,更不可能有理论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还脱离了这个伟大的时代,错失了理论研究的历史机遇。从另一方面看,没有理论思维和世界眼光,实际工作者就可能陷入事务和盲目,没有战略性,不可能开拓,也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有远见的政策安排。因此,世界经济学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外开放战略与具体实践的需要。由于中国高速的开放发展和深刻的体制转型,中国不断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加迫切。
学术社团的以文会友作用与桥梁平台功能既不同于高校,也不同于专业研究机构。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科是一门国际上普遍发展的学科,高校承担着吸收国际最新理论成果,与国际学者对话交流的职责;中国的开放型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也不断创造着新的理论成果。随着参与社会应用研究课题的扩大,高校迫切需要认识现实,但这在学校的校园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调研是随着课题内容具体进行的,但教师们对现实的认识却需要是全方位和多样性的。从教学角度来说,中国的开放实践不断提供着全新的现象和生动的案例,是培养学生的极佳教材。涉外经济工作部门制定和执行着各种政策,处理着大量的实际事务。中国迅速发展的开放实践不断面临外部世界的新问题,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到发达国家因国内经济政治需要而设置对华贸易障碍,从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合作到各国的外资竞争,只有从战略与长远上认识世界,实际外经贸工作的效益才能更高。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使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开放事业服务的需要,也是使中国开放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需要。因此,学术社团有着特殊的使命,是其他单一性质的机构所不能取代的。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的发展有着其他省市所不能相比的特殊有利条件。虽然上海的相关高校数量不如北京,世界经济专业的规模可能也比北京小,但从理论到应用学科仍然是齐全的,高校与专业研究机构在设置上也是齐全的。更重要的是,上海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是上海发展的长期定位与明确方向。这不仅使上海涉外实际部门十分广泛而发达,而且在实践上有着比实务更高的战略要求。这种战略要求是上海的开放型发展对世界经济理论界提出的特殊要求,也是上海世界经济学界的光荣使命,是上海世界经济学科发展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作者为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本网摘编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上海改革发展——迎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笔谈 》一文,作者还有姜义华;陈章亮;周振华;朱贻庭;张伟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