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上海外滩“凤凰涅槃”重新拥抱世界

日期:2010/03/25|点击:13

“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2010年首次会议聚焦政策走向 

继续扩大出口还是平衡贸易摩擦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消除国际贸易不平衡为由,要求中国政府重估人民币币值并升值,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中国是否在此时需要为了平衡国际贸易摩擦而使人民币升值,还是继续保持扩大出口的战略?

对此,张幼文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均认为,当前出现的全球贸易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通常认为的宏观均衡状况在现实当中往往存在跨期特征,即一国在某一时间段内表现为顺差,而在另一时间段内表现为逆差。专家们普遍赞同,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的加工贸易所导致的,因此,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难以通过短期的政策调整加以解决。华民教授则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根本约束是人口就业问题,其中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就业。在国内需求无法充分吸收的情况下,扩大出口则成为实现产品销售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一方面,今年我们要靠出口弥补投资的下降,以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又需要收缩流动性。政策走向同样面临“两难”窘境。

专家大多认为,无论是公开的持续小幅升值还是一步到位式的大幅升值均不可取。前者将使市场形成对政策的预期从而采取预先防范,使得经济产生持续性波动;后者则会对中国经济形成猛烈冲击。考虑到这些后果,专家们对升值方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张幼文主张选择时机,在市场还未形成预期的时候突然升值;周振华教授、华民教授和韦森教授则认为应当维持现状,静观其变,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张幼文提出,至关重要的是,面对国外施加的压力,应当通过增加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加以抵制。

通胀高低如何判断也有点难

如何衡量通货膨胀,成为中国目前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针对当前的通胀形势,一些专家认为应当对当前的通货膨胀给予充分重视,以避免基本消费品上涨对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的影响;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目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一定幅度的温和通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衡量是否通货膨胀不能只盯住CPI。如果只盯住CPI,目前并不存在通胀问题,因为CPI中重要因素是粮食价格,而粮食价格低估,导致CPI被低估。目前,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是房地产价格并没有放在CPI体系中。如果将房地产价格考虑在内,中国事实上已经是长期负利率了。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物价上涨水平,中国应当更多地关注PPI变动幅度,同时更多地关注物价上涨的环比变化。

不可回避地,房地产也成为此次圆桌会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供给方面,石良平教授、刘恍松教授都主张对农民宅基地的使用进行改革,允许宅基地入市以增加土地供给,抑制房价进一步快速上涨。陈宪教授认为,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尤其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的供给,是当前抑制房价的重要途径。

在需求方面,张幼文和华民认为房地产价格是需求方驱动型,物业税和遗产税的开征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但是突然开征这些税种可能会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因此可以通过给出诸如物业税、遗产税等的开征时间表,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发布信号,为政策的实施提供缓冲期。专家还建议应减少对“二套房”的贷款支持,并提高“二套房”的贷款利率。

在价格调节方面,赵晓雷教授提出可以根据房地产企业的金融依存度、房地产企业的坏账率等指标对房产价格进行调节,同时应当区分房市,将其分为房产投资市场和基本住房保障供应市场,对于基本保障这一部分,应当由政府提供廉租房等形式来加以妥善解决。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