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护理保险制度,议事厅,关爱老人
新民网?独家报道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独居、空巢老人也会越来越多。关爱独居老人,如何更制度化人性化?
建议全民协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
“养老问题摆在上海面前。”市政协副秘书长、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高美琴说,这次在上海两会上的提案中,台盟上海市委建议,应尝试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高美琴提到,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参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一个护理的保险制度,首先是经过社会相关部门和专家调研,然后根据调研情况试点,成熟了以后再推广。
高美琴进一步阐述,对于老年人的护理,形式上可以有护理院、养老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卫生中心在家里设家庭病床的形式。关于护理保险制度,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参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制度,“护理保险账户上个人交一点,财政出一点,子女交一点,社会合力完成”。
“应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曾在五里桥街道担任了五年居委会主任的市民沈美娟补充道,社区、居委、邻里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合力,来对老年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
“制度方面应该是拓宽渠道。”上海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晓文举了个例子,有报道说我们现在上海整个劳动市场当中,家庭劳务的人员缺少55万,这说明家庭服务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段,行政的手段、社会互助的手段,还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保险的手段,去考虑对老人的照顾。”
也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灵孤单
与会嘉宾们认为,对于老年人的关心,除了物质生活上的照料以外,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心灵的照顾比物质的照顾更重要。”陆晓文指出,未来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峻,老人独居的状况也会越来越多,在全民来做关爱老人这件事的时候,子女对老人的尊重是最根本的。陆晓文解释说,对老人来讲,心灵上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需要有人和他说说话,这不仅仅是对老人饮食起居的妥善照顾,还应该注意到老人生理、性格的变化,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对老人和长辈尽孝。“要多理解老人,体谅老人,让他们心理、生活、物质上有一个平衡”。
沈美娟也表示,“老了以后,精神上的空虚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如何排遣老人的孤独,需要提上来放在第一位。”
对此,社工姚树梅也颇有体会,在工作中,常令她感到困惑的是,每一个老人的具体心理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另外,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他的痴呆程度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姚树梅建议,社会上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评估系统,对不同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让关爱老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市民沈美娟、市政协副秘书长、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高美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晓文、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社工姚树梅参加了本次市民议事厅的讨论。
本期市民议事厅全程视频稿件将于稍后推出,欢迎各位网友收看。(新民网记者张琦)
来源:新民网2010-03-18 1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