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任务的历史转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与民主人士协商建国的过程中,明确新政协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共同纲领的制定,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建立。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既定的任务已经完成,是否还要政协,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并对人大召开以后的政协提出了五项任务:一是协商国际问题,二是商量候选人名单,三是提意见,四是协调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民主人士领导人员之间的关系,五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关于人民政协任务的表述,是从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了人民政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这一理论阐述,对于人民政协以后的任务与工作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人民政协任务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是:一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联系群众,听取与反映群众意见;三是加强人民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安定、增强团结;四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作用;五是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为发展国际统一战线发挥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传统,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有研究者认为:江泽民所说的两个主题,就是人民政协的两项主要任务,因为在人民政协的许多工作任务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就是要通过做好团结和民主的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人民政协的任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人民政协的工作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继续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继续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继续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这五项要求,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五项任务,即: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平统一,加强自身建设。
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任务的实现。从人民政协的历史和现实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民政协任务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利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加强自身学习,重视自身建设。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来源: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