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出席嘉宾

日期:2009/11/30|点击:20

[提要]  121是世界艾滋病日。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艾滋病患者已经接近100万。其流行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发展到一般人群。究竟为何艾滋病越来越多?什么让艾滋病离你越来越近?  来源于:北京红丝带之家的博客

海洛因依赖者的故事

新型毒品会不会变成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取决于我们能否认识到其中的危险。3年前,上海社科院HIV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国美与一个海洛因依赖者谈话,想了解对方对强制戒毒的看法。

 “你觉得强制戒毒有用吗?”

 “我觉得铁窗戒毒是没用的。但是吃过劳教的人是有压力的,我现在想想,花掉钞票还要去吃官司,没有自由,实在不值得。现在打击很厉害,所以许多吃大烟的人都开始改‘溜冰’了。”

“溜冰?”夏国美很惊讶。

“不是你们平时说的溜冰,是冰毒。”对方笑了。

“溜冰”这个词对夏国美来说,是如此陌生。“这种情况现在多吗?”她后来问。

“太多了。现在包一个房间800元,50元一张门票,30元一瓶矿泉水,啤酒和‘冰’自己带。当然里面也有买的,像我们人头已经很熟了,就知道谁是在卖的。”

海洛因已经成了毒品的代名词。但以冰毒、摇头丸和K粉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情况很少为人所知。反毒品的宣传中,有许多沉迷海洛因的瘾君子不可避免地搞垮了身体,然后走向犯罪,最后家破人亡的悲剧;海洛因瘾君子在强制戒毒时痛苦万状的情形,给人极其深刻而悲惨的印象。新型毒品的危害则远远没有被认识到。

详细的情形让夏国美吃惊,因为对方提到了“溜冰”后奇特的性行为——以“散冰”为名,群体性的和缺乏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变成了吸食冰毒中十分常见的一个环节。

作为一个艾滋病问题的研究者,夏本能地为这种情况中可能存在的艾滋病流行风险感到担心。不久前,她和上海市禁毒办公室、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对730名新型毒品使用者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和随后对其中40人进行的面对面访谈,可能是中国第一份相关调查。结果中的一部分调查结果坐实了夏国美的担心。

 

来源:搜狐健康2009120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