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26日电(记者陆文军)从上海市公路管理部门获悉,已开通近一年的上海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即将扩容,该系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即将启动,在实现上海高速公路网ETC全覆盖的基础上,还将加速联通沪、苏、浙、赣、皖等四省一市高速公路网,全面提升区域公路交通通行效率,缓解拥堵。
据悉,到本月底,江苏、安徽和上海二省一市将实现ETC联网。目前上海和浙江方面也正在进行联网测试,今年年内,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四省一市高速公路网有望实现ETC的互联互通。不久的将来,机动车驾驶员可以一卡通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区域高速公路网,真正体现ETC的便捷效应。
高速公路网络,堪称区域经济发展动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近年来区域内高速路网交通流量也不断增大。高速公路拥堵,堵就堵在收费口。华东地区交通部门试图通过信息化手段,缓解区域内高速公路道口拥堵局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ETC技术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口拥堵、节约高速公路用地资源以及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与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MTC)相比,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可以使道口的通行能力提升3至5倍,极大地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2008年12月31日,经过各地协作,上海ETC系统一期工程与江苏同步开通试运行。通过近一年的运行、磨合,目前上海高速公路ETC车道总数达到87条,其中专用车道扩容至39条,已安装ETC的车辆为2.4万多辆,全路网日平均ETC交易量已达到1.5万辆,占整个路网通行量的近3%,每辆ETC车辆通过收费口的时间仅为3至5秒,极大地提高了道口通行速度。
尽管ETC系统已经显示出高效的优势,但仍然未达到预想的推广效果。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处长严炯浩介绍,为更好地推进ETC系统的建设及用户群发展,使ETC车辆畅行无“堵”,上海将大力推进ETC专用车道的建设,预计今年年内ETC车道总数将达到109条(其中专用车道60条),同时推出优惠措施,积极发展用户。
同时,上海周边省市也在积极建设ETC设施,以期早日互通,创建“无堵”高速公路网。到今年年底,江苏省ETC车道的总数将达到81条,覆盖全部省辖市以及苏南部分县级市,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主线收费站也将开通ETC车道。
目前,长三角城市正在以上海为中心,打造“3小时交通圈”。随着沪宁、沪杭两大高速主干道拓宽以及上海与浙江、江苏的新高速通道陆续开建,苏、浙、沪三地高速公路网将进一步拓展。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ETC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对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的都市经济圈有很明显的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加上安徽、江西推进高速公路ETC系统互联互通,范围进一步扩大,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无疑将大大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郁鸿胜分析,高速公路ETC跨省市互联,最大的作用是带来了更为便利的区域通行条件,大大减少了滞纳时间,而这些时间积少成多带来的巨大效率,将直接为区域经济圈带来经济效益,意义深远。而且高速公路ETC互联也是区域通过电子化、信息化进行互联互通的开始,未来还可以通过大量拓展应用来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据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发达国家便开始采用ETC技术,而且都经历了逐渐普及的过程。例如在日本,ETC推广的第一年,电子标签(OBU)价格较贵,用户数量不到5万。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广下,到了第二年,用户量达到了12%,第四年上升到25%,第七年突破了70%。截止到今年3月,日本ETC用户达到了2300万,收费站76.7%的通行量都是由ETC完成的,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运行效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