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陈青生主编《画说上海文学》

日期:2009/11/05|点击:675

 

 

 

作者:陈青生

出版社:上海文艺

出版时间:2009-10-1

【图书简介】 

《画说上海文学》是一部简要介绍十九世纪末叶迄今一百多年间上海文学发展轨迹和主要成就的著作。

《画说上海文学》以介绍文学作品设篇,一篇着重介绍一部作品,着重介绍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介绍作品的写作、发表或出版情况,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兼及介绍作家的生平简历及其与上海的关系,介绍作家的文学生涯和其余文学成果等情况。

《画说上海文学》属于上海文学历史类著述,但与迄今问世的上海文学史著不同,它对于上海文学历史不做全景性、整体性描述,而着重于对上海文学历史上一批重要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简介,宛若注重展示的是上海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朵花卉,而不是这处花园的全景。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通过观赏这些花卉,大致领略上海文学百花园的缤纷色彩,丰繁姿态。 

 

【图书目录】 

编者前言

18431911:上海开埠与城市的扩展和上海文学的初兴

旧曲新唱“舶来品”

——近代上海的竹枝词

说鬼喻人的吴语小说

——张南庄的《何典》

报章文体的先驱

——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

上海青楼风情录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

“清官”外衣下的酷吏

——刘鹗的《老残游记》

晚清官场群丑图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风靡一时的林译小说

——林纾的外国小说翻译

晚清官僚和维新人物的丑态剪影

——欧阳巨源的《负曝闲谈》

长线串珠,文采斐然

——曾朴的《孽海花》

猎艳场中的不幸与警示

——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

清末官场、商场与洋场的龌龊相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战乱中的婚姻悲剧

——吴趼人的《恨海》

“现在的嫖界,就是今日的官场”

——张春帆的《九尾龟》

小说家眼中的“大厦将倾”

——八宝王郎的《冷眼观》

晚清女性对“新生”的憧憬

——颐琐的《黄绣球》

儿女痴情下的移步换形

——天虚我生的《泪珠缘》

描写中国近代实业的试笔之作

——姬文的《市声》

清末沪上的“嫖、赌、骗”

——陆士谔的《新上海》

开启近代教育小说之门

——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

 

19121937:上海城市的繁荣与上海文学的昌盛

庚子国难中的社会两重天

——连梦青的《邻女语》

有情人未成眷属的血泪控诉

——徐枕亚的《玉梨魂》

封建末世的“棒打鸳鸯”

——李定夷的《霣玉怨》

追求婚姻自由的惨痛代价

——吴双热的《孽冤镜》

近代情圣的悽惋自叙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

宫闱传闻演化的掌故小说

——许指严的《十叶野闻》

民初哀情小说的代表

——《周瘦鹃小说集》

披历史外衣,反复辟帝制

——叶小凤的《古戍塞笳记》

最初面世的上海作家新文学作品集

——张静庐编《红叶集》

对唯利是图世风的揭露与谴责

——朱瘦菊的《歇浦潮》

中国新诗的奠基作

——郭沫若的《女神》

现代武侠小说开山之作

——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

中国现代第一部童话作品集

——叶绍钧的《稻草人》

学校并非圣洁地

——严独鹤的《人海梦》

名士与妓女的爱情悲剧

——毕倚虹的《人间地狱》

直面人生的“问题小说”

——张舍我的《舍我小说集》

用象征手法表现感伤情怀

——李金发的《为幸福而歌》

噱而不劣的滑稽

——《徐卓呆说集》

融合新旧,自立田园

——《张枕绿说集》

随手掇拾的都市社会情状

——包天笑的《上海春秋》

揭示人物的内心隐秘

——叶灵凤的《女娲氏的遗孽》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艺术再现

——蒋光慈的《短裤党》

反映中国大众的灵魂

——鲁迅晚年的杂文

潘金莲堕落的社会责任

——欧阳予倩的《潘金莲》

“五四”青年女性的苦闷与叛逆

——丁玲的《在黑暗中》

江湖会党的恩怨情仇

——姚民哀的《江湖豪侠传》

“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的《我底记忆》

“代表时代”的“扛鼎之作”

——叶圣陶的《倪焕之》

近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精神状态

——柔石的《二月》

女性对不公正社会的另一种发抗

——顾明道的《荒江女侠》

多角恋爱造成的悲剧

——张资平的《爱之涡流》

“革命的浪漫谛克”代表作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