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昆明潜力如何释放 专家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

日期:2009/11/03|点击:2

从上周五起,本市南湖职业学校高二学生“熊姐”暴力殴打另一女生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熊姐”抽打对方耳光、随后飞起一脚将对方踹到在地的举动,令成人观众都瞠目结舌。而在“熊姐”之前,“校园女生打人视频”已经屡见不鲜:20077月,一段1分多钟的打人视频流传于各大视频网,视频中一名穿校服的女生被数名穿着高跟鞋的女生围殴;200712月,一段名为“女学生被扒衣服遭群殴”的打人视频被网友公布;20081月,福建初二女生遭同学围殴的视频被上传,七八名身穿校服的女同学轮番对一名女生掌掴,并撕衣、辱骂;20084月,昆明某高校十余名同学在宿舍围殴一名女生,甚至当着男生的面强迫该女生脱下裤子,暴力过程长达5个多小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在接受女性周刊采访时说:“看到这些视频,看到这些还处于花季年龄的校园女生打人时的粗鲁、残暴,我们都忍不住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女孩教育怎么了?我们曾经赞美的淑女气质、阴柔特性都到哪里去了?”更有网友责问:难道我们已经进入了“女拳”时代?

校园女生打人“很黄很暴力”

在“熊姐打人”视频中,被打女生站在墙根,称为“熊姐”的女生不停煽其耳光,扯其头发,用膝盖顶其腹部。最令网友们愤怒的是在最后一分钟视频内,“熊姐”命令被打女生背对自己站好,自己则退后了几米远,助跑着冲向被打女生,在旁观者“123的“助威”声中,将其飞脚踹到在水泥地上。有数万网友在留言中不约而同的表示:虽然只是十多岁的在校女生,但她的残暴程度真是“令人发指”。

 “很黄很暴力”的校园女生打人视频远不止此一个。20071226,一段“温江某中学女生打人”的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站疯狂流传。在这段长约527秒的视频中,7名女生对另一名女生轮番殴打,多数人对其扇耳光,一边扇,还一边骂。第一位女生扇完耳光后,有人高喊:“1号完没有?该2号了。”这时只见一名女生上前准备打人,又有人喊道:“你是3号的嘛!2号!”“到时候(把视频)拿去给你班上的人看,瓜婆娘。”视频显示,“3号女生”打人后不断地甩自己的手,很明显她的手打痛了。打人期间,有人拿着手机进行拍摄。在视频的后半段,还出现了群殴场面。

20084月,昆明某高校女生宿舍打人视频,也被网友们称为“极品”。十余名男女同学在宿舍围殴一名女生,有人向她头上浇淋吃剩的方便面汤,有人在她脸上用眉笔写字,甚至当着男生的面强迫她脱下裤子,并用手机拍下施暴的照片和视频,暴力过程长达5个多小时。事后被打女生还被迫写下14份保证书,保证不将被打的事泄露出去。以致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在谈及这一案件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极其恶劣”。

记者在网络留言中发现,网友们在为这些打人女生感到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在大声质问:我们的女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道德,到底是怎么了?!

女生暴力多出于“嫉妒和报复”

据多个知情者透露,“熊姐”打人,是因为对方女生抢了她的男朋友,“想教训教训她”。而在以往的校园女生打人事件中,打人者都有一些“义正言辞”的理由。2008124日下午1,福建初二女生小晶被6名女同学拉进巷子,殴打了近45分钟。小晶以前跟打她的小梨、小芸等女生都“一起玩”,有次小梨等人打了另一个同学,被学校处分,她们就怀疑是小晶老师“告密”,“出卖了朋友”。20084月昆明某高校女生宿舍打人,是因为“被打者以为打人者偷内衣”,事实上这只是打人者的误会。

杨雄分析说,很多校园暴力事件,都是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进行的,而事实则是,这些青少年对“正义”的理解非常模糊,或者说仍处于混沌状态,尤其是牵涉到男女情爱的复杂关系时。“我们的社会现状是‘阴盛阳衰’的,优秀的女孩很多,但能搭配她们的优秀男孩却有限,于是造成‘女追男’和‘剩女’的流行。在这种女性恋爱市场并不乐观的现状下,处于青春期的校园女生更加张扬,她们谈起恋爱有一种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的架势。谁要抢了她的男朋友,她要跳出来拼命的,而周围的同学都会支持这种‘恋爱保卫战’。校园女生暴力多数都出于嫉妒或者报复,而施暴者认为这完全是‘正义之战’。”

在这些频频转发的“校园女生暴力视频”当中,周围的旁观者、拍摄者以及画外音,都表现出无视、支持甚至是赞叹的态度。杨雄说,这些袖手旁观,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自己出手阻止,可能也会被占优势的打人者追打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旁观者认同了打人者的所谓“正义”,尤其是在追打“第三者”或者“活该挨打”的被打者时。可想而知,如果这些持赞同态度的旁观者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很有可能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些青少年们缺乏同情心和宽容心,认同弱肉强食的逻辑,这与他们从小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女性暴力由“冷”转“硬”

社会学者何风分析说,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挫折,过去女性的处理方式多表现为回避、拒绝,或者最多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对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暴力”。但是近年来,女性硬暴力事件大有抬头之势,校园女生打人、妻子打丈夫的女性暴力行为都层出不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男性视为暴力的施加者,男性气质中,“暴力”也成为一个标志,他们也更敢于采取一对多、多对多的暴力行为模式。而我们同时会认为,女性更多充当的是“受虐者”的角色,她们爱合群,更胆小,“暴力”仿佛和她们无缘。但事实上,暴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性别差异,而是一种权力关系,是“权力”拥有者对缺乏者的一种霸权行为。在传统社会中,男性普遍比女性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因此,暴力事件多发生于男性对女性的关系中。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获得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之后,以往男强女弱的社会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中学校园中,女生比男生早熟,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甚至女教师的数量也超过男教师,当一定数量的女生联合起来之后,她们与男生或者单个的女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霸权主义的关系,暴力也就产生了。围绕校园暴力,我们看到的是目前教育中“平等意识”、“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校园女生暴力事件的另一特点是,打人者中往往有一个“大姐大”式的人物。她手下的女生会听从她的命令行事,当“大姐大”出头时,她们会自动成为群殴中的追随者。此外,作为“领袖”,在群殴事件中,同伴对这位“大姐大”的尊敬,也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使得她尽管不一定情愿,但还是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比如她打出第一拳后,其他伙伴随后就会照着她的样子做,导致事态激化,越打越凶。

 “暴力视频”成另类“校园时尚”

20081月,一段名为《实拍某高校女大学生凌辱围殴同学》的视频被上传到土豆网,而上传这个视频的,正是殴打事件的幕后“导演”。在这段15分钟的视频中,广州某职校的一名女学生被她的同学们堵在了学校附近,七八名身穿校服的女同学轮番对其掌掴,并撕衣、辱骂。现场,一位男生充当起了这场打人视频的“导演”,不停地发出指令,指挥“要这样打才方便拍摄”。而殴打结束后,几个女生还炫耀地将双手举到镜头面前,嚷着“手都打肿了,赶快给一个特写……”这段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立即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这场事先就预谋好的打人事件,看起来血腥、暴力,以至于不少网友无法相信这是一群本该天真烂漫的在校生自编、自演的一幕。

由最初的无意中拍摄,到好奇地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到后来的“自导自演”校园暴力,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实施校园暴力、上传暴力视频,俨然已经成为某些校园的“另类时尚”。很多青少年非但不以打人为耻、反而将其视为炫耀资本,将视频上传至网络的行径,不得不引起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警惕。

杨雄说,受《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等某些热门影视剧的影响,“野蛮”、“打女”一度成为某种女性潮流。“从这种潮流中,成熟人士看到的是颠覆传统形象的女性进步,女性取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但对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只能看到表面文章并盲目模仿,以‘装酷’、‘暴力’、‘强势’为荣,认为女生只有这个样子,才能在社会上‘混’得下去。”杨雄同时指出,校园女生暴力事件,只是如今青少年暴力倾向发展的一个缩影。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不容小觑,电视、电影、动漫和网络世界中传递的“有仇必报”、“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等观念,以及部分家长提倡的“不要示弱,否则吃亏”的过激教育,使得青少年有机会便会在现实生活中“复制”甚至予以“创新”暴力情节。(作者:孙立梅)

 

来源:新闻晚报 2009103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