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让移动基站摆脱“垃圾桶”命运

日期:2009/11/02|点击:18

 新华社《参考消息》2009930刊载奥地利《新闻报》发表的部门所所长杨建文研究员专访文章“中国:一个狂热消费和自信的国度”。文章摘要如下:

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60年后,上海市中心五光十色的南京路购物街,人民大众熙来攘往。在上海置地广场商厦,购物者更是摩肩接踵。电梯里的人们像豆腐一样挤来挤去,每到一层,红色的“超载”标志都会重新闪烁起来。

被中国政府称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在依赖集体努力提振内需。这个世界工厂不想再依赖出口。中国人要减少储蓄,增加开销,但只有当他们不必为看病、子女教育和养老节省很多钱的时候,这才可能。因此,今后3年,政府将向医疗保障系统投入850亿欧元。

杨建文是这项战略转变的支持者之一,他是上海市政府的智库成员。“西方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东方,使我们从中受益。我们的成功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环保规定缺失的基础上。”他说,现在是转变思想的时候了。

杨建文列举了原因:首先,因为金融危机。其次,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经济增长受环境污染的反噬。第三,很多中国人并未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目前,除总额约为4000亿欧元的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外,强大的内需也是促使中国几乎毫发无损地战胜经济危机。高盛公司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再次实现9%10%的增长。在西方经济下滑的同时,中国却在继续实现增长。仅汽车销量就在上半年提高了70%。全世界没有哪个消费市场像中国这样快速增长。

中国人的建设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这里经历的或许是世界上最快速的改革进程。在上海浦东,仅15年时间,一个新曼哈顿就在一片荒地拔地而起;在临港,一个围绕在巨型人工湖周围的新住宅区正在形成。为了另一个大型项目,2010年世博会,1.8万人举家搬迁。就是这么简单。中国人做事不会小打小闹,而是大手笔地操办。不管怎样,他们看上去就像亚洲的美国人:自信且带有大型化倾向。

杨建文研究员是在2009918根据外交部的接待要求和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具体安排,与奥地利、瑞士、希腊、欧盟11位传媒记者组成的欧洲国家联合新闻团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进行了座谈交流。

 

来源:部门所网站2009.10.30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