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奥地利《新闻报》刊载杨建文采访文章

日期:2009/11/02|点击:26

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共普陀区委党校,日前共同举办了“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学术研讨会。桑玉成、夏军、蔡建勇、吴解生、郝宇青、秦维宪等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探讨。

国际战略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国际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为我国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靖北指出,这种转变具体表现为3个方面: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从“战争和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从专注于“世界革命”到倡导“和谐世界”,从“一边倒”、“一条线”到“真正不结盟”和“全方位开放”。正是基于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准确把握,我们及时调整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调整了外交理念和战略,才使得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伴随国际战略思维的重大转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校调研室主任滕振军认为,6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同时积极承担国际义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此外,还创造性地将和合精神运用到国际关系中,大力倡导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提出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及环保的观点主张,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尊重赞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文强调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当今世界,在对经济贸易、财政金融、汇率政策等领域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制定规则时,都无法忽略“中国因素”。

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变迁

60年的发展变化,给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认为,新中国60年的成就使得中美关系的发展更趋平衡和成熟。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已达成基本共识,即一个和平发展、繁荣进步、充满活力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利益。越来越多的美国朝野人士也更加务实,准备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壮大以及美国国际主导力继续下降的难以避免的未来。同时,中国的发展和政策调整,也为双方创造了多重交叠的政治安全沟通管道,初步形成了预防和管控危机的机制,这有助于平衡跨太平洋两岸的安全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马风书表示,60年来中俄(中苏)关系发生巨大变迁,经历了从友好合作、关系恶化并走向破裂、逐步走向缓和、逐步正常化,再到构建新型关系、战略协作内容不断得到充实等多个阶段。总结中俄(中苏)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即增强自身国力、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依赖和信任,是确保两国关系长久稳定、良性发展的根本。

全球目光更加密切关注中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轩传树认为,当前境外学者和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和报道类型,基本可分为三大类,即肯定型、怀疑型、辩证型。持肯定态度的强调,就对人才、物质、资金等方面的吸引力而言,中国已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必备条件。相对质疑的观点则以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也要具有领袖地位和道德目标。持辩证态度的人分析认为,考虑到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失衡等问题,的确很容易使人觉得中国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是这些不足,正在不断激励中国变得更强。现在讨论的话题已经不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已经或正在崛起的中国将对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陆迪民)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