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上海社科院
东方网记者
中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教授王宏刚曾在这个“妖怪都市”生活过。今天在上海奉贤举行的世博区县论坛上,王宏刚讲起了这个他曾经居住过的小城。“1997年这个小城市只有4万人,但市政建设中以鬼太郎的故事为主题,打造了鬼太郎的城市妖怪都市,城市的垃圾筒都和鬼太郎有关。原来渔业资源枯竭了,城市居民外迁,4万人变成两千人。但通过城市文化设计,一个鬼太郎的故事,变成了今天生活围绕的中心,变成了一个文化旅游点。”
结合论坛的主题“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宏刚谈起奉贤“三民”文化的整合与创新。王宏刚认为,目前,奉贤文化资源多数还处于流失和闲置,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没有实现良性互动。他建议,奉贤首先要出走去。把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送到世界博物馆里去。
享有“土布之乡”之称的奉贤,精细的原始手工土布工艺历史悠久。王宏刚建议,把这种传统的工艺文化充分展示出来。“现在还有十几个老太太会织土布,这种原生态的工艺还没失传。但是再过10年以后就没了,小孩子都要考大学,没谁再学这门手艺了。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工艺,而不是刻意打造的文化。我认为,奉贤可以拍一些土布传承人的短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传统的土布文化。”王宏刚说。
王宏刚认为,民俗文化创新整合的瓶颈,就在于缺乏高品味的设计。这方面政府应投入必要的资金,就如一件产品有前景,要扶持它一下。在民间工艺的传播方面,王宏刚表示奉贤应该学习大兴安岭的做法。大兴安岭为弘扬桦树文化,精心开发设计桦树工艺品,在各地开设专卖店,而且这种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奉贤民间文化产品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推广。(作者: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