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彦对记者表示,“当下正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好时机。”他分析指出,如果可能的话,并购是现在比较好的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上的大银行出现了问题,国际金融机构收购成本正处于谷底,中资银行在此轮危机下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此有充裕的现金流向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张
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动荡并未阻止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资银行正悄然加快向海外拓展的步伐。
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走出去”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任重而道远。
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也表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
“走出去”正当时
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有设立分行和海外并购两种。近几年,中资银行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快内生式的发展进程,如建设银行新近成立的纽约、伦敦两大海外分支机构,分别成为建行在美洲设立的第一家分行和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银行。此外,中资银行还通过并购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如工行收购了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获得加拿大银行业牌照和客户资源,为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潘正彦对记者表示,“当下正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好时机。”他分析指出,如果可能的话,并购是现在比较好的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上的大银行出现了问题,国际金融机构收购成本正处于谷底,中资银行在此轮危机下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此有充裕的现金流向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张。
海外并购谨防“消化不良”
潘正彦认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幸存的金融机构,其中一些可能有不少的债务担保,而且资产质量情况也不是很好,真实的收购成本难以确定,不能贪图便宜而盲目出手。他强调,应确立长远的战略计划,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此外,如何熟悉并适应国外的监管政策环境和法律标准是中资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的挑战。他表示,要占领市场,在海外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还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卫容之实习生陈偲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