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世博会:提升上海城市文明的加速器

日期:2009/10/13|点击:18

创新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才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人才工作决定》颁布以来,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大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队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造活力。但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特别是广大人才的期待相比,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从根本上消除。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创新,这是规划纲要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专家们通过研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以用好用活人才为着力点,改革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项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专家们认为,人才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对人才工作价值观的引导。倡导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实质上就是在树立人才工作的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说:抓住使用,就抓住了体制机制创新的牛鼻子

解决目前在人才使用中存在的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问题,就要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努力使人才学有所用、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研究员说。

好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没有好的体制机制,育才、聚才、用才就得不到保证。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专家们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应健全党管人才的落实机制,特别要抓紧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一把手第一资源的责任落实。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说。

改进人才管理体制,不能回避行政化、官本位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认为,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要厘清职责关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发挥市场作用,争取在落实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和人才自主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可考虑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立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采取特殊政策,达到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的目的。多位专家都对建立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提出建议。

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必须重点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一种以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控机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专门针对5%的人群开展所谓优才教育,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对于部分专家的这些意见,河海大学教授赵永乐深表赞同。

要重点解决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中,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渠道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民主以及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关系几千万专业技术人才切身利益的职称制度问题,一定要下决心进行改革,真正建立起体现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主任萧鸣政说。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喜武建议,加快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破除人才流动中的身份、户籍、所有制等各种限制,以及档案管理、社会保险接续等政策障碍,促进人才市场供求主体到位,提高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对人才的产权激励制度,包括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已经提了多年,现在应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对涉及国家重大安全领域的人才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人才,国家应倍加关心照顾,给予充分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

在专家们看来,体制机制创新旨在解决人才发展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但对于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激励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还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才期待,抓紧从政策层面予以解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1013日(节选自《专家热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