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警惕华丽外衣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日期:2009/09/25|点击:17

 两场征询一次六成支持一次六成反对  专家赞民生项目听证充分尊重百姓意见  闵行区长称“花半年时间倾听,这个时间和过程是值得的”

闵行水上巴士,是一个预算为2000万元左右的项目。水上巴士开通后,辖区内居民将增添一种通过水路出行的生活方式。项目计划在今年年初已经制定完成,如果区政府“拍板”便可立即启动。但截至目前,项目仍在不断优化并广泛征询意见中。“花费时间征询民意,是为了把好事做好,民生项目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见。”闵行区区长陈靖昨日表示,两场意见征询会后,区政府仍会对项目采取谨慎考虑的处理原则。

200410月杭州京杭大运河开通水上巴士,但目前客源仍然较短缺。 史训锋 早报资料

项目初衷

与传统交通方式互补,缓解拥堵

说起开设水上巴士项目的初衷,陈靖直言,作为上海的人口导入城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闵行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而水上巴士交通沿程相交路线少、没有传统道路的红绿灯限制,几乎不会出现拥堵。闵行辖区范围内河航道(不含黄浦江)共15条,总里程为148.93公里,大部分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根据规划,相关部门计划利用闵行区现有河道水资源条件,结合闵行区的传统公共交通方式(公交汽车、轨道交通等),规划若干条水上巴士航线,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与现有的公共交通方式实现有效对接。此举不仅可以与传统交通方式互补,还可以开发水上巴士旅游功能,提高区域环境。从这个层面看,项目可为闵行经济、房地产等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因此,区政府委托闵行水务局设计项目方案,并要求方案成型后转交区建交委优化。

 “在最初的计划中,项目投资数额较大,这会给公共财政带来不小压力,不经济。”陈靖回忆道,水务局调整计划后,项目整体预算为20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对于区财政而言,这个基础交通项目是笔“小单子”。一旦区政府同意,项目可立即开工。

◎ 第二次意见征询会摘录

万科小区小姐:每天赚几千,一个月只能赚10多万,和投入相比不实惠。“上班族每天花45分钟坐船上班,时间太长;其次,天气因素对水上巴士影响很大,刮风下雨就无法出行……可变因素非常多。”小姐一边陈述一边用笔点在自己准备的厚厚一摞资料上。她还在现场给大家算了笔账:“用这笔钱增加大巴,开辟新线路,这样不是更能减轻交通压力吗?用钱就应该让居民们都享受到实惠而切实的效果。”

南郊别墅顾先生:是现场唯一对水上巴士没有疑虑的居民。他认为,如果再投入更多公交车,路面拥堵情况会更加严重。“从长远看,政府既然舍得花这么多钱,肯定是权衡再三。多一种出行方式,当然是件好事。”

申莘二村先生:“我支持政府好好利用水资源,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曾在长江航运管理局工作的他分析道,与汽车相比,水运速度非常慢。他建议索性将水上巴士规划与上海市甚至长三角整体交通运输规划结合考虑。

春申景城几位居民:一位朱姓居民建议水上巴士应和七宝古镇联系起来,带动水上旅游,取得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效果。同一居民区的张老伯则建议区建交委对苏州河水上交通有更多了解,获得借鉴。

万科小区曾老伯:目前情况看来,项目在减轻交通方面的收益不会很大,收回成本的时间会很长。“不如把目光放在旅游这点上,这样可行性才会比较高。当然,更要考虑投入运营后的机制和管理。”

民意征询

河道沿线居民大范围民意调查,半数疑虑

 “这是一项本意造福百姓的项目,应该尊重居民的意见。”陈靖直言,群众“参政议政”民生项目的意义比项目本身的效益更加深远。“简单说,政府想把好事做好,让百姓叫好。”

在区政府的要求下,水务局对河道沿线居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人对此表示疑虑。“百姓担心水上巴士是否会带来噪声、安全隐患甚至污染。”为此,水上巴士被调整为使用电瓶船,码头建造在公共区域而非小区内部。

两次意见征询,一次六成支持,一次六成反对

随即,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水上出行方式是否比坐公交更便捷、其承担的部分旅游功能是否能够实现等问题,项目被转至闵行区建交委,并被要求开展居民意见征询会。 

 “我们接手后,又对项目进行了一次修改。”负责该项工作的区建交委工作人员陆广士回忆,7月中旬,该部门邀请中国交通部上海航道设计院对水上巴士进行了第二次修改。91,修改稿在闵行区政府网站上公示,接受网民的意见建议。“10天公示期内,我们仅收到了15个网友的意见,虽然不多,但也将作为一种参考。”陆广士说,这些意见将和两场意见征询会上的居民代表发言一起,被写进工作报告,向区政府递交。

按照原有计划,区建交委应在公示期结束后组织两场意见征询会。实际上,在此之前,区建交委还为确定参会居民代表而召开了两场预备会。水上巴士项目计划试点的春申塘航段沿线全部24个小区业主都拥有参会资格,并按小区总人口数决定参会人员名额。最终产生42名居民代表。

昨日的投票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42人中,2人弃权,其余居民四成支持,六成持反对意见。

而在第一场意见征询会上,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网民代表组成的投票团,对该项目的支持反对比率为64。“很显然,利益的相关方及沿河道居民不大赞同水上巴士运行。”闵行区建交委主任吴仲权直言,项目眼下面临的是两种选择:在有修改可行性的情况下,继续优化;现有条件下确实无法开展,便将暂时搁置,待时机成熟再考虑。

下一步或对全区居民征询意见,再做定论

根据闵行区区长陈靖设想,在接收到区建交委的工作报告后,区政府或将再次委托专业机构优化水上巴士方案。随后,被征询意见的主体将由河道沿线居民扩展至全部“闵行人”。“到目前为止,项目是否上马,还无法下定论。”

陈靖坦言,如果按照以往政府主导的工作方式,闵行水上巴士项目甚至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实施。“周折迂回”了半年时间倾听民声,看似影响效率,不过一旦项目实施,必然是人人叫好且发展空间巨大的。“这个时间和过程是值得的。”

专家点评

可以尝试再修改方案

 “政府在筹划一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时,首先应倾听民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孙克勤直言,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参与愈发被重视,可为政府最终决策提供良性帮助。“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尝试更多地让百姓发表意见,但力度显然还不够。”

孙克勤举例说,虽然在征求民意的过程中,多数百姓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判断利弊,由此导致宏观前瞻性不强。但政府可以扮演一个“宣传员”的角色,介绍项目的优势及可能产生的弊端、未来发展前景。“在准确获得了项目具体信息后,百姓的判断也会更准确,对政府决策帮助更大。”

他认为,倾听民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政府与社会博弈的过程。在重大市政项目中,政府应扮演决策、主导人的角色。而涉及到对百姓生活影响较大的民生项目时,则可考虑以公示、意见征询会的形式征求民意。在双方结论不能达成一致时,还可以尝试修改最初方案,以获得“第三条出路”。(东方早报记者 李萌 实习生 徐程菁)

 

来源:东方早报2009-9-2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