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离“全球城市”还有多远

日期:2009/09/18|点击:17

 周末汽车4S店里熙熙攘攘,停靠洋山港泊位的货轮多了起来,商场里的人气逐步回升……

2008年上半年上海的GDP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后,上海市的决策层一直在忧心并不断设法挖掘上海新的经济引擎。一年之后的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上海经济的稳步回升不再疑虑。诸多经济指标正呈逐月回暖态势。

当然,上海并未感到轻松,作为一座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为发展目标的城市,其思虑的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尽快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有人用“上海新革命”来形容上海正在进行的这次蜕变。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但也不会太短。

数据小阳线

国际金融危机给上海带来了巨大挑战。上海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长领先全国。但是今年上半年GDP增速5.6%的“中报”使其落后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13个主要工业行业中,5个增长,8个负增长;进出口总额下降23.5%

但是,近几个月来数据的积极变化也有目共堵。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8月份,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7.3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6%

而来自上海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8月份的用电量虽然同比下降了1.5%,但是比7月份提高了9个百分点。

更多的数据可以从身边得到印证:1-8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95万平方米,同比43.3%

消费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增长态势,8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4.6%。投资方面,1-8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12.3%

复旦大学张晖明教授称,上海经济正处于复苏过程中,但是由于国际大环境尚不明朗,也有可能出现反复,因此相关的刺激政策还须继续保持。

上海经济外向之考

经济仍面临挑战,最集中的体现在于,工业出口受外需萎缩的影响依然低迷。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558.04亿元,同比下降18%。这一降幅甚至比7月仍有反复。7月份,上海工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548.03亿元,同比下降13.4%

上海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正因如此,内需型行业和外需型行业之间的分化格局越来越明显。比如,8月份汽车销售了12.6万辆,石化实现了10个月以来的首度正增长,但与外需市场联系紧密的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行业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多数专家认为,目前来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8月份的失业率升至9.7%,创下近26年来的新高。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对早报记者表示,由于经济外向度高,上海经济主导性较差,因此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国际经济的转强,而这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的。

数据显示,上海工业20%是直接面向出口,30%间接面向出口。上海经济外向度是163%,最高年份是超过170%,而全国平均水平是50%-60%

等待破题项目在排队

对于上海而言,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尽快完成经济结构转型。2008年上海人均GDP达到73124元人民币,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按照规律,正是到了要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时候。

陈维表示,事实上几年前上海经济就出现了增长乏力、投资上不去的现象,增长速度也与全国平均水平越来越接近。这事实上提示“到了转型的时候了”。而此时袭来的金融危机,让上海更为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根据国际经验,一般的城市经济体或小国经济体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将进入“第四个十年”,GDP增速普遍放缓。例如,中国香港在1961年至1988年的28年间,GDP平均增速达到9.2%,而进入“第四个十年”后,香港GDP平均增速滑落至3.55%。在经历了从1979年到2008年的高速增长后,当前上海经济与进入第四个十年时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经济体,具备类似的发展特征,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同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外部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下降。

而由于商务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一些制造企业也会选择撤离。两个常被提及的例子是联合利华和英特尔。自2002年起,出于成本的考虑,联合利华逐步将生产工厂从上海搬迁至合肥;今年2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12个月内关闭其设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陈维表示,如果此时上海不完成“产业替代”,那么将存在产业断裂的危险。

张晖明表示,当下的上海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这次金融危机,部分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肯定会被淘汰,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关键。

在此大背景下,今年前几个月,也正是上海多年来战略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最密集的时期。

2009429,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中的上海,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紧接着的5月,上海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上海高新产业的九大方向: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海计划投资100亿元发展,并预计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总产值可达到1.1万亿元,比2008年增加4500亿元左右。

随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也紧锣密鼓,上海提出的目标是“今年破题”。而目前,虹桥地区已被确定为国际贸易中心主体功能承载区,相关规划正在论证中。

伴随着上海的转型,企业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在上海投资经营。在作出搬离工厂决定5个多月后,由英特尔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投资的全球最大NOR闪存企业Numonyx公司,出资3000多万美元,在外高桥保税区新设公司,并将于今年年底投产。而联合利华就在这个月,也斥资5000万欧元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而这两个项目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才是上海的未来。

 “拖延”将加大转型难度

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陈维表示,乐观估计,相关产业要形成规模,形成竞争力,起码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按照国际经验来看,在转型的前三四年,一个地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长期纠缠”,但后面的五六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直线上升,经济再次冲劲十足。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上海积累、蓄势、突破的关键期。

当然,“阵痛”也许无可避免。

陈维表示,随着国际经济大势的好转,上海的经济会有所回升。但接下来的一轮“复苏”,对于全国而言,是周期性修复问题,而对于上海而言,是产业基础重构问题。因此,上海的复苏会慢于全国,未来几年内可能都得承受经济增速较低的现实,但是这个过程始终必须完成。如果优柔拖延,反而将加大转型的难度。暂时牺牲一点增长率,以尽快完成转型,也是值得的。

事实上,上海决策层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一直强调,上海要坚定不移地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

而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95的一个论坛上明确表示,上海市政府已经达成共识,上海要敢于牺牲经济增长,服从于长远的经济结构调整。

让人欣喜的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上海的第三产业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16.82亿元,同比增长14.2%,占GDP总值的57.7%

世博会将助推平稳过渡

幸运在于,在转型期中,有世博会助推经济增长。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运会”,历史上曾多次“扮演”促进办展城市走出经济低迷的重要角色。

陈维表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转型起到加速作用,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可以说是一针“强心剂”。

经济界普遍预期,上海世博会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会计专业团体澳洲会计师公会对306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预测明年中国GDP将因此提升1%-3%

上海市信息中心课题组曾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2004年到2010年期间,世博会将平均拉动上海GDP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

 

来源:东方早报2009-9-18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