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三大与"四小"新布局

日期:2009/09/08|点击:25

新华网上海频道9月10日消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为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市民信箱网上调查平台对1300多位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后发现,只有16%的家长表示就算家中有孩子在读书也不给老师送实体礼物,三成市民表示肯定要送礼,其他的人表示“看情况”。

16%市民坚持不给孩子老师送礼

在教师节,你是否会给当年教过自己的老师送礼?有两成白领表示,肯定会送。不过也有许多人表示“老师很多年没联系了,不想送了”。

不过,当问到“如果您家中有孩子在读书,您会给老师送礼吗?”时,30.65%受访者表示会送,半数表示“看情况”,只有16%的市民表示,就算孩子在读书也不给老师送礼物,大部分市民表示,将看情况送礼。一位周姓的家长坦言,送礼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意愿。”只要有家长送礼被知道,其他家长也会纷纷效仿的,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

若送礼价值50-200元最多

如果准备送教师礼物,您准备送多少价值?在市民信箱的相关调查中,表示准备送以50200元礼物的受访者最多,占到了40.26%;送50元以下的和200-500元的受访者数量相当,分别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8%27%。记者在投票中发现,甚至有19位市民表示将送价值1000元以上的礼物给老师。女士在留言中表示,中秋时节一般以送月饼票为多,面值大约从50200元,而先生则说自己一般都送200元的OK卡。

六成认为有成就是好礼物

孩子的老师不止一个,若要送礼是否要一视同仁?调查显示,26.87%受访者表示,如果是对自己孩子特别好的老师,自己会送更贵重的礼物。不过,51.19%的市民并不这么认为,觉得“老师不在乎礼物轻重的”。甚至21.94%的市民表示“对学生好是应该的”。

 “其实在我心目中,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将来有成就。”在调查中,58%的受访者同意这个观点。超过半数的市民都认为老师并不在乎礼物轻重,仅有12%觉得给老师的最好礼物是物质方面的礼品。

认真负责的老师印象最深

在您的记忆中,老师的哪些特点给您留下深刻印象?77%受访者认为,教书认真、对学生认真负责最重要。超半数调查者认为风趣、幽默性格开朗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较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学识渊博、有人格魅力也位居前列。

热议

网友晒送礼清单引热议

在网帖《晒晒我这两年教师节送礼清单》中,发帖者详细地晒出了去年和今年他在教师节送礼的情况,比如2008年,送了教导主任1000元商场代金卡;送了班主任汉王手写板一块,送了英语老师500元商场代金卡。并在文末感慨“两年下来,我送礼的花费近万元。”帖子一上网,被迅速转载。

送啥礼成部分家长心病

 “教师节送啥礼都成了我的心病了。”许多家长表示送礼也是无奈之举,不少人坦陈教师节送礼是“潜规则”,“大家都送,你不送有可能被老师忽视”。

做汽车生意的先生儿子刚上初中,他几乎每年教师节都会给儿子的老师送礼。“原来还花心思去买礼物,现在干脆直接送联华OK卡等购物卡,老师喜欢什么就自己去买。”

在采访中,多数家长都表示会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但绝对不会像帖子中的那个家长那么出手阔绰。理由是经济能力搭不够,也觉得没有必要。“教师节当然要给老师送礼物!不过,不是我们家长送,而是孩子自己送。是一枝鲜花,一张贺卡足矣。”

有些家长的确送礼很勤

上海某重点小学的班主任邹老师告诉记者,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会选择送些小礼物,但像帖子中出手那么大方的家长,也是有的。“有些家长更爱送老师购物卡、高档化妆品、或是电影票之类的物品。因为家长们往往觉得老师一般以女性为主,这类东西更容易捕获‘芳心’。”

 “不过像帖子中那样连教导主任也想到的家长是凤毛麟角。这也太周到了吧!”在徐汇区某小学任教的语文老师乔女士告诉记者。

【老师】喜欢价格不高、有意义的礼物

可贵重的礼物并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青睐。老师就告诉记者,面对家长的礼物,她很“头大”。“各个学校都明确规定不允许接受家长的礼物,可每年教师节,家长们都会送来礼物,甚至比着送。老师如果不接受,家长会觉得老师没看上或者对自家孩子有看法。收了,又违反学校的规定。”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老师,他们均表示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的礼物很开心,比起收到家长送的昂贵的礼品,他们更希望学生们送一些价格不高、有意义的礼物。钟山中学的一位老师就说,他印象最深的教师节礼物就是一块普通的毛巾。“我人胖,一到热天,一堂课下来常常汗如雨下,班上一个心细的女生就送了快毛巾给我,让我至今难忘。”

【专家观点】

送礼是尊重,而非一种交易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认为,“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礼也是尊师重教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铺张地送点小礼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礼便成为了收礼人的一种负担,像家长给老师送的礼便属于这种。

 “其实老师并不会看重形式,看重的是送礼这一行为本身。”卢汉龙说,也许部分家长送礼的所谓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但是想通过金钱来“买”特殊待遇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做不仅失去了送礼本身的意义,还会对孩子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其实送礼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贺卡之类的小东西也可以,送礼主要是对老师尊重的表现形式,不能把他变成一种交易。家长送礼应该注意适当、适量和有限。”

【网友观点】

希望家委会发挥应有作用

网友先生表示,就教师节送礼而言,如果学校有家长委员会,统一家长意见,并参与对教师的评价、监督教师的违规行为,那么,单个家长就没有了“不送礼”担心老师对孩子另眼相看的焦虑。他希望家委会能真正起作用,促进家校关系真正地和谐。(陈轶珺 马鈜)

 

来源:青年报2009-09-10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