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开埠地文化及其民俗流变

日期:2009/07/26|点击:5

中央近日明确支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打消了社会上最近对宏观经济政策将调整的猜测。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在“适度”上应把握好分寸。那么何为“适度”?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天量信贷:真需要吗?

随着月初我国6月份信贷增长1.53万亿元的公布,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增长总量也尘埃落定,达到了空前的7.37万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如此天量信贷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多数人认为,如此“适度”,我们或许离通胀不远了。

专家解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半年的信贷增量是偏高的,但如此规模的增贷也是必须的,上半年的信贷增长规模是有实际需求做支持的,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么大规模的信贷增量已经在拉动市场投资、消费回暖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7.37万亿元的信贷增长量虽然惊人,但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一剂“猛药”才能应对经济衰退之症。去年年末的危机使市场流动性由先前的过热转为趋紧,而针对流动性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来看,7.37万亿元的信贷投入也确实发挥了应对危机、重启经济的作用。但我国22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和40万亿元的企业资产还有待进一步激活,将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则应更多的以此为目的,因为激活居民和企业手中的流动性,才意味着激活了整个市场。

上海财大现代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君羊:上半年的信贷资金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而有部分进入到了资本市场,这么大规模的信贷投入极有可能导致后期市场资本价格上升,从而带来经济泡沫。当然也有部分信贷资金进入到了不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要求的产业中,最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些产业本已过剩的产能。另外,大量信贷进入市场会使市场增加物价上涨压力,进而迫使整个社会面临通胀压力。

定义“适度”:宽松之下须有度

中央近日强调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为之一振。那么,市场较为关注的“适度宽松”中的“适度”,到底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度”?

专家解读:

杨建文:金融危机还未结束,我国经济也还处于疲软状态,所以中央提出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不过单就信贷增长规模而言,“适度”则应意味着放缓,即应渐渐向货币政策中性化、甚至紧缩化方向发展。要着力盯住居民储蓄和企业货币流向,另外则应紧紧跟随CPIPPI的动向,这些指标其实反映的是市场对经济的增长预期和通胀预期,比如居民和企业所有货币大量进入市场后,货币政策则应相应从紧,相反,则应从松。

君羊:要想GDP实现预定的8%增长和CPIPPI指标的转负为正,下半年“适度”的货币政策应意味着信贷量在宽松的前提下,适度向从紧方向发展,如果继续上半年的信贷增长量,可能会加大今后经济的不确定性。

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下半年银行的新增信贷不管在数量还是结构上都会有所调整。其中数量上,央行或将偏向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信贷资金;在结构上,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则极有可能通过银行窗口指导方式,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如农业等国民经济急需的部门。

延伸阅读

“当前经济仍处在‘爬坡’状态。”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726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经济仍处在‘爬坡’状态,还得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能‘松油门’,要不然经济就会退回来。”

 针对外界未来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忧虑,姚景源分析说,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困难仍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种情况下全年价格仍将处于低位,短期不用太多考虑通胀问题。

姚景源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经济这么大幅度的下滑,第一步就是把经济“托住”,不能让它再往下掉。经济稳住之后,就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调结构上。

对于目前股市、楼市的繁荣景象,姚景源认为,这可能与信贷放宽有关,但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并且受益于市场信心的提振。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0090727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