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5.6%。“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形势发展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表示。
蔡旭初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与自身经济转型双重叠加因素的影响,上海GDP增长能够达到5.6%,“非常不容易”。
保“9”、保“6”任务艰巨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年GDP增长达9%、财政收入增长达6%的预期目标。在蔡旭初看来,根据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蔡旭初表示,由于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依然在蔓延,外需不足仍是目前上海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障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基础仍不稳固。”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也对CBN记者表示,目前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还包括工业增长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等。
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3.5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1%,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9.7个百分点。
去年三季度以来,工业增长乏力的态势也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再次强调指出,上海经济实现尽可能好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能级,以及城镇化的步伐。
“要实现财政收入‘保6’的目标,经济要保持恢复性的增长,首先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能否加快步伐,在主要的产业方面能够率先形成新的增长能力。”陈维说,“这就能够为财政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
蔡旭初进一步表示,今年下半年,上海经济运行保持企稳态势,面临一些有利因素,全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积极向好的趋势,也为上海经济回升形成了潜在的国内需求。
“上海下半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转变上,会形成新的亮点,”蔡旭初说,“包括全面落实‘6+3’工作目标,扩大制造业高端化的比重,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另外,工业生产总体态势也会逐步企稳。”
积极寻找内生动力
然而,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这样的数据也显示了上海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在陈维看来,未来上海经济转型过程中,更要注重寻找一种内生的动力,尽管这种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可能会使得GDP增速不再保持“辉煌”的两位数。
对此,蔡旭初也表示,目前上海经济转型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境,如服务业的辐射力不足,以往通过投资拉动工业增长的方式也需要转变。
蔡旭初直言不讳,“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追求没有质量、没有效益、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指标。”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主编张兆安也对CBN记者表示,目前上海经济发展必须要做好“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关系,必须控制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节奏,不然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张兆安说,“但是,这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政府如何管理经济,的确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在张兆安看来,寻找上海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之源,还要解决好资本替代问题。“从新的资本增量这个角度,我们吸引外资,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大规模、大增长的可能性。”张兆安说,“新的资本增量只能靠民资,现在民资要做大、国资要做强、外资要做优,这个符合我们上海长远的发展需要。”(萧遥 刘广)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