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对于经济增速达7%-8%的经济体来说,3%-4%的通胀率并不算高
的确,在人们预期经济即将触底反弹从而走向复苏的同时,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在开始逐渐高涨。而无论是G8财长会议还是“金砖四国”峰会,都对潜在的通胀风险进行了未雨绸缪的关注和讨论。而对中国,在全球对中国经济复苏高度期望的情况下,通胀何日再来,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通胀压力或于明年初开始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内新增贷款规模高达5.84万亿元。而有消息指出,6月前20天的信贷投放出现了较5月同期更为迅猛的态势,预计6月新增贷款规模将超过5月。这样算来,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必定超过6万亿元,或将达到6.5万亿元。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表示:“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今年全年的CPI增速可能在‘0’左右,而PPI的增速则是负数,因此今年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不过,通胀的压力可能在明年年初的时候有所显现。”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讲,目前全球各国政府都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前,有机构及专家预测,年内中国央行会有几次降息,但从目前情况看不太可能。中国的经济增速要朝着8%的目标前进,货币政策就没办法收紧。而信贷量的高速增长无疑带来了通胀的风险。”
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则认为:“预计中国今年全年的CPI 平均涨幅为0.1%,较原先预期0.5%更低。而2010 年CPI 涨幅的预测值从1.5%上调至3.4%,对于一个经济增速达到7%-8%的经济体来说,3%-4%的通胀率并不算高。所以,由于国内外需求恢复缓慢,中国的整体通胀压力还不会出现。”
悲观预期或减弱通胀压力
从国际市场看,近期,主要股指、石油、有色等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纽约原油期货在今年5月份暴涨29.7%,创下1999年3月以来单月涨幅新纪录,并较今年1月最低价每桶32.7美元实现了翻番。由于投资者对原油需求前景感到乐观,6月份国际油价持续上扬。而一旦国际市场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过快,无疑将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然而,日前世行在其发布的《全球发展金融2009:全球复苏路线图》报告中,提出了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下调了多数经济体的增长预期。
报告预计,今年全球GDP将萎缩2.9%,较3月份预期的负1.7%进一步下调。美国2009年GDP可能萎缩3%,日本2009年GDP预测也由-5.3%修正至-6.8%,欧元区增长率则由-2.7%调整为-4.5%。报告同时预计,今年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2%。
“世行的报告可能过于悲观,当然今年全球的经济状况的确不会怎么好。尽管近期以来,全球的原材料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是预计国际原材料价格不会再有太大的上涨空间,物价应该会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以波动为主。”潘正彦指出,“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导致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所以国际物价不会对中国的通胀产生太多的压力。”
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国内
潘正彦提出,尽管目前不需过于担心,但是通胀仍有一定风险。“如果中国在明年出现通胀现象,那么并非输入型通胀,中国的通胀压力最主要来自于国内,而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是最大的推动力。”潘正彦最后表示,“所以到明年年初或者今年年底,货币政策一定要有所调整,不然明年的通胀压力将加大。”(付碧莲)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