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研讨《周抗哲学文集》

日期:2009/06/23|点击:18

日前,不少关注夜市文化的市民和游客都称,上海没有真正的“市民夜市”。那么,要符合哪些特征才算是真正的“市民夜市”?商业教科书中有无对其进行“科学定义”?记者采访上海政府和商业专家得知,市民夜市并没有特定概念,但商业专家心中均有自己“理想的”上海市民夜市。

上海市商务委商贸行业管理处处长濮韶华称“目前没有对市民夜市进行定义”。“市民夜市的确没有特定概念”,在上海从事30多年商业工作的上海市商业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称,“但在我的理想中,上海的市民夜市应该满足很多条件”。

齐晓斋表示,首先在价格定位上,市民夜市要适合高低尊贵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在业态上,应以美食小吃、休闲娱乐为主,进而带动购物,也就是说餐饮、休闲、购物功能俱全,会所、娱乐场所、电影院、新兴游戏等也都可以开发,但各店铺应有很大的错位;营业时间要延长,最少要到十一二点,以满足最基本的夜间消费需要。

齐晓斋认为,“市民夜市”还有一个重要特征:从服务对象来说,不仅是周边居民、商务白领、普通工薪夜间“压马路”的首选,还应该能吸引上海本地其他区域和外地旅游人士特地慕名前来。

文化也是“市民夜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齐晓斋称,比如可从雕塑、街道、甚至霓虹灯的设计等来全方位诠释上海文化。此外,“市民夜市”应该和商务、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商务和旅游应该对市民夜市的拉动比较大。

上海社科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也称“市民夜市都是自发形成和发展,目前商业界没有对其形成定义和概念。”朱连庆表示,“市民夜市”的卫生环境、安全管理等都要跟上,既要适合普通大众消费,又要讲究环境、氛围和质量保证。

 “其次还要注意功能定位和业态组合配比的合理性,在层次、价位和环境上实现多样化,商业生态环境(业态本身的经营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如阳光、绿化、空间、广场、休闲桌椅等)的组合也要科学”,朱连庆称。(新民网记者 张晓华)

 

来源:证券之星2009-6-1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