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缺点啥?

日期:2009/06/17|点击:2

“中华元素:诠释、演绎及现代表达” 上海文化论坛,日前于天禧嘉福酒店举行。针对“如何使中华元素在世博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表达”这一命题,来自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也对片面理解、运用中华元素表示担忧。

界定:中华元素的时空、范畴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葛剑雄说,中华元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不仅覆盖中国56个民族,还包括深受中国影响的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次,中华文化也有时空上的变化,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基本元素的事物中也包含了外来的因素。如上海引为自豪的石库门,英国人曾说是把英国的建筑方式上海本土化。如汉字,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同样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刷是我国发明的,但金属活字印刷,能够发现的实物在韩国,当然源头还在中国,这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证据。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艺乙认为在谈元素的时候还得做一些限定,是作为视觉艺术的中华元素,还是文学艺术的中华元素,同时元素是在大家能够认同的时候发挥作用,如吉祥图案,可以通过三只羊,一个太阳,表现三羊开泰;也可以通过一个花瓶、一个马鞍,表达马上平安,花瓶,马鞍就是它的元素。但如果老外对中华文化没有一点认识,是看不懂的,他只觉得很好玩,中国人的思维很奇特,不会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元素。

担忧:把中华元素“碎片化”

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博导葛兆光担心,如果我们把一些中国的象征只是当做元素,把这些东西变成小挂件,有可能是“拆碎下来,不成片断”。

他认为,不论是中国象征还是中国元素,重要的是背后有更长的历史精神贯穿,没有这个精神贯穿,表面上样样都是中国,内涵恰恰不是中国。中国文化是一种有历史和精神背景的东西,他很担心大家都注意了碎片化的东西,最后搞出来的是一个没有精神包装起来的,让人买椟还珠的东西。我们要了解西方人愿意看什么,但不能按照西方人的口味来包装出一个“给他看的东方”。

同时,传统的元素也好,象征也好,都要有现代的诠释。所有的文化传承都有三个环节,一是个资源库,仓库里并不都是好的,或全是坏的,而是一个杂陈的资源;二是挑选,要根据当下的环境来挑选;三是诠释,这个重新解释不一定原汁原味,而是现代诠释,这样旧传统才能不断地由旧变新。

调整:使中华元素运用趋于合理性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郑祖安说,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物质文化遗产。近年,各地城乡改造势如破竹,拆掉大量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在这个情况下,一般采取两个方法,一是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从行政法律上进行干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吸收和利用地方文化符号,加上中国元素,打造一个街区。这个街区利用老城建筑构件、灰墙等,仿佛造起了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墙。这种新旧结合的建筑是假古董。因此,要有很长的时间进行调整,使中华元素的利用趋于合理性。(顾咪咪)

 

来源:解放日报20090618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