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加速度:以提升“软实力”为重

日期:2009/06/04|点击:20

如果说上海想当然地对建设保障住房有成见,那是冤枉她了。上海也是曾经动过真格的,因此,对实物配给方式更是退避三舍。

在住房保障方面,上海因不喜经济适用房而闻名。2000年,上海全面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一直到2008年才吐口再建。上海的廉租房制度一直以货币形式进行补贴。

不建保障房的理由

由于一直不认同保障性住房的实物配给,上海的廉租制度一直以发现金为主。上海甚至一度在2000年完全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由此备受诟病。但在2008年初,上海终于再一次开始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这被认为与受到中央政策的压力有关。

为解决享受不到廉租房政策的“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2008年,建设部方面要求,要增加限价房供应,鼓励各地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同时,各地必须在20086月底前完成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2008122,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上海将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0万套,约2000万平方米,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占同期住宅新开工面积的20%

但有知情人透露,这不过是政府无奈之下的权移之计。“等时间久了,再慢慢淡化下来。”据悉,至今,上海经济适用房的标准仍没有出来。

事实上,上海对经适房在当年就心存疑虑。“你可以说上海海派也好,自由化也好,但我们学者声音比较大的就是经适房不应该搞,因为这是非市场化的东西,因此在2000年喊停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则明接受采访时说,“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非市场化的操作。而市场化是用钱来分配资源的。这个世界上钱是不是公平的?应该说,肯定有不公平的地方,但还有比钱更公平的吗?经济适用房市场化被认为不公平,会产生贫富差距,但是离开了市场化,会发现更不对了,问题更多。现在经适房全国反映的问题都比较多。”

但是这一次,建设部发话之后,北京说我们要建20%的经适房,南京说我们也要建20%,上海只好说我们也要建20%。确实是建了一些,但是还没有推向市场。“话都可以说,大家吹牛的时候就跟大跃进一样,别人这么说了我也必须表示一下。”但上海圈内的人都觉得好象不能这么干。

 “试想想,北京的回龙观如果都是没有工作的人或每月拿几百块钱最低保障的人,会是什么后果?

 “涉及到住房的工作都不好做,特别是不讲经济效益的时候,工作都非常难做。只顾考核,可是钱从哪里来?中央拨款就算全部给上海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更何况是分散到全国!”

当然,建设部规定了公积金中可以提取一部分,但只是通过一个决议或通知就要求补贴。陈则明认为,这有欠妥当,应该要有一个严格程序,才能对地方政府有制约。

 “毕竟是要地方政府的财政,凭什么一个部委的文件地方政府就要拿钱出来?又不是通过人大的法律?”一位部门官员这样反问。“用上海人某一阶段私下里讽刺本市领导的话讲:领导指示,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

 “建设部的制度只考虑了它管理的便利,从它能够掌握资源的角度提了这样一个方案。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和其他部委,也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因此,就会发生冲突。”陈则明认为,要讲民主决策,不能用中国计划经济的思维做事。

贫民窟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上海想当然地对建设保障住房有成见,那是冤枉她了。上海也是曾经动过真格的,因此,对这种方式更是退避三舍。”

 “上海做事情比较老实,配套房真是给穷人配的”。陈则明介绍说,宝山的顾村,还有嘉定的江桥这两个地方真是给穷人造的,大都是动迁户。“实际造得不差,老弱病残都安排在那里,有工作的人肯定还是要到市区买房、租房的。”

 “这些人一集中就完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投入不得了。比如说,两劳释放人员、没饭吃的、退了休的,肯定就在那不走了,不无事生非才怪呢。”这个事情至今想起来陈则明仍觉得很不妥当。

 “类似的把一大批社会结构相同的人集中在一个小区里,肯定有社会问题。这应该说是个教训。”

上海还曾经建了两个“一千万”的保障房:一个是一千万平米的配套房,另一个是一千万平米的中低价位房。但最终,两个“一千万”也没有完全做成预期的样子。因为只要是推出的时候,就发现会碰到一个问题:没办法分配。

 “应该说,上海这些年配套房解决得不错。配套房主要解决市政动迁和商业开发产生的住房问题,应该说没有大矛盾。因为,上海人法制观念比较强,政府有不当的地方,老百姓肯定上访主张他的权利。但是,另外‘一千万’的中低价位房,并没有真正针对原定的对象,最终还是转向配套房或者商品房。”

因此,上海一直青睐货币补贴的方式。据了解,上海极少的廉租房绝大部分是在房地产形势不好的时候收购的,还有政府少量的建一点,力度也比较小。而开发商都宁肯拿出货币来补贴因此造成的社会外部效应也不肯配配保障房。陈则明认为,补贴是皆大欢喜。“目前上海的补贴也不可能全覆盖。大概十万户都没有,百分之一的人口都不到,这也没办法。”

他说,在国外,货币补贴也是主要的住房保障形式,比如美国。“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我们是学不来的,因为那是个城市化国家,政府拿个几十亿,一下就永远解决了问题,而中国是不可能的,肯定还要走大国道路。”

天津:困于文化糟粕的保障房

天津今天的住宅格局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天津历史文化中糟粕一面的暴露。

 “天津的住房保障工作还算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市政府与房管局都已经很卖力气了,但是解决的比例不大,老百姓也很有意见。”天津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深究下去,其实不过是一些小问题,让整个保障住房工作蒙上灰尘。而这些小问题的产生,均与天津人的性格和历史人文环境有关。

文化糟粕与住房难题

如果开车走在天津的公路上,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现代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两旁。如果你离开汽车,随意步行到某个大厦的后面,成片的低矮破旧的小平房一定让你大跌眼镜。天津今天的住宅格局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天津历史文化中糟粕一面的暴露。

百年前,天津人在那些从北京躲到天津来显威风的八旗子弟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大派头,羡慕之余虽然本身并不具备财力和能力,却把那个派头学来了。因此,天津人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虚。

关于虚有好多笑话。比如,天津人见面就问,您了吃了吗?没吃。没吃家吃去。但不知道他说的是“到我家吃去,还是你回家吃去”。“让你摸不着头脑上谁家吃去。天津人就是喜欢咋咋呼呼,完了一件事都没办。”虽然身为天津人,上述业内人士却颇为不满天津人的作派。天津人比较自居的一句话是,咱没吃过,但是咱见过。他要瞧不起人就说,你既没吃过也没见过。

时至今日,很多天津人也总觉得我是直辖市、我离中央近。实际上他现在已经很落后了,外面的二、三级城市建的比他漂亮的有的是,但是他也不着急。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谛固。

这就难怪,至今还有很多天津人住在延期使用的房子里头。例如,这个房子应该60年的寿命,可是至今已经有一百年了还在用;例如,小二楼,文化大革命以前是一户人家,现在住着十几户,但是只有一个卫生间。

一位香港记者曾经被天津一位居民拉着去看这种百年老房。在市中心附近的一个胡同里,据说原是曹琨的某位姨太的住处。不但10来户共用一个卫生间,马桶的水还冲不尽,解完手还要用旁边的一根棍子拨拉才行。“天津怎么还有这样的房子呢?”香港记者惊叹。

这种房子到现在都没有解决。于是,天津人对以往的一些政府做法有意见。“他们特别会来事,把破烂房子都拿高楼大厦挡在后面了,你在马路上是看不到了。无意间走到红桥区那些十几二十层的高楼后面,成片成片的灰砖小平房,令人眼花。里面挤得推两辆自行车都进不去。”有天津人抱怨。

因为没房子住,儿子结婚往外盖房子,孙子结婚再往外盖房子。“可是,天津人又很懒惰。到了周末或者发了点资金,最高兴的事无非就是哥几个买几个螃蟹,喝两口小酒就特别高兴。而平日时,通常见到都早上九、十点了,有人才穿着个睡裤,一蹭一蹭往摊煎饼小车那走。我看着都着急,都十点了,再两小时吃午饭得了。”

天津历史文化中的糟粕造成天津的低收入群体特别多,因此导致了一个庞大的住房困难群体。“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但即使政府付出再多的努力盖新房子,也有些似沧海一粟,不可能很快见到效果。”一位专家表示。

住进保障性住房的租户不交房租也让天津市政府颇为无奈。

有一个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故事:天津有一个保障房小区,去年开始有一两个耍赖不交房租的,结果别人看到有人可以不交,那么自己也可以不交,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高达90%的住户都不交房租。而有10%的素质相对较高,一直在交房租,但是在某一天,那90%的人把10%的给打了,结果10%的住房也很难再交房租了。

天津房管局终于忍无可忍把这不交房租的100多户给起诉了,最后结果也判下来了,要求他们必须交房租。但是白费,没人去执行判决。法院也不敢强制执行,怕又被说成不和谐什么的,颇有顾虑,至今还耗在那里。

这也是天津民风的一个方面。天津这样一个由码头延伸出来的城市,码头文化的影子现在在天津的河东区还依稀可见。

天津市起源于海河的漕运。九河下艄都在这换货,交通不便时都靠船运,就出现很多扛大个的,开始是散户,后来就有了组织者,也就是包工头子。当时为了占地盘,谁横谁就扔杆子,扔十个就占十个船位,全是一个包工头的。弱的只能扔二三个竿子,就只有二三个船位。这种“砸霸地”的风气延续至今。

现在少数天津人将这种强横霸道不讲理的劲头拿出来,又形成规模,确实难住了执行者,也让保障住房的工作更添阻碍。

政令难行

天津百姓对保障住房工作意见最大的是住进廉租房的人根本不是吃低保的困难户。“有的人家里养狗养摩托甚至养车,根本就不是穷人,但他也通过街道大娘的关系,找个路子送点礼,最终拿到了住廉租房的资格。”很多天津人对这一点很有意见。

 “我们那有一户人家,到了夏天还旅游去海南岛呢,不是也住了廉租房了。”有人对此颇感不公平。更离谱的是,有人反映,一些高收入阶层,在去年还有吃低保的情况发生。后来,家里的小孩“不懂事”给说出来了,“给居委会大娘送礼”。

事实上,天津申请保障性住房也规定了严格的程序,需要出具多个证明:单位的证明、居委会的证明、纳税税单的证明,到产权处还有一个证明,再到审查处排队。

 “但是,天津做得不够深入细致,也不公布名单。可能是嫌麻烦,如果有人举报了,当事者再不承认,还得花功夫去核实。”一位社会学者表示,天津人办事比较油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不给自己找那麻烦”,天津人常常这样说。

 “要是公示的话肯定是又给自己找麻烦了。况且,被查处的申请人要是打架闹事怎么办?这不又麻烦了吗?”然而,透明度不够难免产生误差和不公平的现象。

因此,一些专家非常着急。“天津的保障性住房的建房面积在增加,绝对在增加,每年投入一定的量在建设。但管理制度得赶紧完善啊。”

但他们也表示,非常理解政府的难处。即使决策领导有很好的思路和办法,“但各级干部还都是老天津人,下面的人不动也没办法,天津人一般会在任务面前提出很多的困难来逃避。”

据了解,天津近几年的保障住房工程已经让五万多户家庭受益,未来天津还将逐步扩大覆盖面,将有近十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很值得期待。“不过,天津的保障住房虽然也不算贫民区,但是一看就是简单了,绿化也没什么。清一色灰墙,因为灰漆最便宜。”

社会学者期望,天津什么时候能一改将就缓慢的调子,也出现一些亮眼的色彩。

 

《小康》杂志20090603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