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中国智库期待国际话语权

日期:2009/05/30|点击:24

  522,南京、合肥、南昌在宁签署科学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宁合昌新三角正式亮相。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称,宁合昌三个省会城市,主动探索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之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国家推进中西部崛起的长远战略。宁合昌新三角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创新突破。

宁合昌三市进行区域战略合作的基础何在?宁合昌区域战略合作,会对我国发展和长三角、泛长三角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又会怎样影响宁合昌三个城市的发展?新三角怎样在深化区域合作中推进科学发展,承担起拉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江苏、安徽和江西等地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

宁合昌新三角的建立,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进行区域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现在,我国区域合作发展非常快,像海峡西岸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经济圈、湘株潭经济开发区、成渝经济走廊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区域合作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所在。”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这样分析宁合昌“新三角”区域合作的背景。

 “随着长三角区域对外辐射力和集聚力的日益增强,将其空间扩容到安徽、江西的泛长三角大区域,已经上升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建立宁合昌新三角,可以使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群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拥抱长江的新型经济协作区,成为依托东部、连接中部的关键功能区域和新的核心增长带。”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李程骅说。

 “宁合昌之所以能够进行区域战略合作,首要的基础在于它是国家沿江开发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南昌市委政研室主任赵海东认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就提出沿江开发战略。宁合昌进行区域战略合作,是沿江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的重要体现。

 “宁合昌新三角进行区域战略合作,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进行区域联合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科联副主席程必定这样评价三市的联合。

提高发展效率,必须打破地区发展的分割状态

区域战略合作,为何成了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国内各个地方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在中央宏观调控、地方财政包干的发展背景下,各地分灶吃饭。这的确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样的发展模式暴露出大问题。地方之间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几乎没有产业协作,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是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产业分割非常严重。”陈维说,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三。要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发展的效率。

 “提高发展效率,必须打破地区发展的分割状态。”陈维认为,宁合昌通过区域战略合作,打破原有的市场分割、产业分割,变地区分散化发展为规模化、一体化、集聚化发展,这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战略和趋势。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在程必定看来,突破行政区划,就是要依靠行政主导,探索区域合作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机制。因此,宁合昌新三角进行区域战略合作,是三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探索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一大创举。

宁合昌三地联系一直源远流长

从空间距离上看,南京、合肥距离较近,两市之间的交通相对发达。而南京与南昌,合肥与南昌之间的距离却相对较远。这让人们对宁合昌新三角的合作基础有点担忧。

 “宁合昌合作的内在基础,是三市之间存在的发展差距。现在,南京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南京要借鉴上海制造业转移缓慢、后期发展相对乏力的教训,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和现代服务业,将一般加工业、制造业,加快向周边地区扩散。这样,南京的产业链会得到延伸,产业的规模会做得更大。合肥、南昌恰好可以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加快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在陈维看来,宁合昌产业上的密切联系,是三地合作的内在基础。

而在李程骅、程必定、赵海东看来,宁合昌三地的联系一直源远流长。“19866月,由南京市倡议,苏皖赣316个地市共同组建了‘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1991年发展为18个地市,1997年发展为19个地市(南京后为副省级城市),即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合肥、芜湖、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滁州、巢湖、六安、池州、宣城、南昌、九江、景德镇。”李程骅说,20多年来,随着南京经济区域协调会工作的不断推进,南京在长江下游段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出,南京都市圈的带动效应明显。“这一区域内产业地域分布特点明显,经济结构形态多样,市场发育参差不齐,物质技术基础各异,生产力呈明显的多层次性,地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文资源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深度合作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

 “历史上,南京、合肥曾同属江南省,历史渊源深厚。建国后,宁合昌三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程必定说,特别是南京与合肥之间,早就形成了很多产业共生圈。比如家电、配件、焊接、模具等等。

 “宁合昌原本就是南京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赵海东说,三市在发展要素上有内在合作需要。比如,南京是人才高地,科技资源丰富,合肥和南昌是制造业密集区域。三市合作,南京的人才、技术、创新、品牌、物流等,能带动合肥、南昌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要素流动的合作机制。三地合作,在体制、机制乃至文化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对南昌来说,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自身空间已经很难满足下一步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同南京、合肥合作,走出来在更宽广领域配置资源。“南昌所属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要与周边区域互动、交流、共生。借助宁合昌新三角,南昌就能实现与长三角的密切联系,充分挖掘自身在生态、制造业和低成本方面的优势,通过南京面向全球方向发展,形成更高竞争力。”

区域整体的发展将出现倍增性的协同效应

李程骅认为,宁合昌新三角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宁合昌都市带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一方面承接来自上海和国际的辐射,另一方面,又对皖赣地区的众多城市形成新的辐射。”李程骅说,宁合昌新三角的建立,既有利于加速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江西东向发展战略进程,又有利于形成宁合昌三大城市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苏皖赣三省的全方位合作。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区域整体的发展将出现倍增性的协同效应。

南昌市社联副主席张恒立告诉记者,“南昌与南京、合肥强强联合,将给规划中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经济搭上一辆巨型‘火车头’。”他认为,合肥,尤其是南京的介入,将为南昌增添巨大的动力。“宁合昌大协作,意味着3大核心城市,除了将充分享受其他合作经济圈的资源与市场,还将因自身分量的大幅度升级,进一步增强对本省其他城市的影响力。”

在张恒立看来,长三角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引擎。新三角建立后,借助南京,南昌可与长三角直接对接。“这种对接是直接而高效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承接来自于上海、南京的产业转移”。

会成为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宁合昌新三角的诞生和发展,将改变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成为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专家们认为。

 “宁合昌新三角,也是长三角扩容,泛长三角发展由虚向实跨越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新三角区域战略合作的深入,‘十二五’期间,长三角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容量会更大,长三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程必定认为,宁合昌新三角的前景会非常广阔。经过510年,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边缘,会构建起一个与长三角城市群遥相呼应的新的城市群。届时,南京的地位会更加突出。“我把它称为南京的‘柔性转身’。就是南京向东发展,南京在长三角中只能是第二大城市;但向西发展,南京就是第一大城市,南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腹地会很广。”程必定认为,我国现在正在扩大内需,用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必须要关注中西部市场。宁合昌新三角建立后,南京利用自身承东启西的地位,在发展方向上来一个“柔性转身”,正好切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南京的区域功能和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

 “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新崛起的国家级增长极和世界大河产业带。”李程骅说,以宁合昌新三角在长三角、泛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它肯定会成为拉动长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跨入长江时代。

联手打造“长江科技创新带”

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宁合昌新三角的发展都是一个新范畴、新课题和新任务,要把这个概念变为实践,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巨大努力。几位专家在非常看好宁合昌发展前景的同时,更为这个刚刚诞生的经济体出了不少主意。

李程骅认为,“产业发展是宁合昌经济区发展的第一要务”,他建议宁合昌根据长三角和苏皖赣三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从区域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资源优势出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建立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多个城市共同发展与合作发展的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联手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现代旅游产业集群。

李程骅说,苏皖赣三省、宁合昌三市的科教资源比较丰富。三市可以充分整合科教资源,联手打造“长江科技创新带”,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发展。

迫切要做的事就是形成便捷通畅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

 “推进宁合昌新三角合作,三地政府要有长远眼光,首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秩序特别是交通体系方面,进行一体规划。”程必定说,产业发展方面,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宁合昌三地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降低要素成本,引领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合作,进行重大的产业并购、跨区域重组。“只要企业登上区域战略合作舞台,宁合昌新三角很快就会在我国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维也认为,宁合昌首先要加强产业上的联系,推进三市产业发展上的合作共赢。“南京是特大城市,已经积淀了一般加工制造业的生产环节,这部分相对比较落后的产业,会影响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提升空间。”陈维说,南京要从更大区域空间考虑自己的产业布局,不断调整、转移、淘汰制造类产业,为研发等更高水平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而不能与周边地区同水平竞争。其次,要加强区域市场方面的联系。“怎么加强?靠交通设施,大流量交通体系的完善。”他认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总体上能走在全国前列,原因就在于长三角发达的交通体系,带来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高度流通,从而使得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便捷高效。

 “新三角要在南京这个龙头城市的带领下,共同开发,形成一个‘一轴三核三区’的强大功能区。”赵海东说,“一轴”是长江中下游,“三核”是宁合昌三个省会城市,“三区”分别是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形成便捷通畅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再有就是经济要素的联系沟通要加强,形成一个三地人才、技术交流和招商引资的共同平台。“建议某一两个产业上,先进行示范性合作,搞一些示范性产业链出来。比如物流、旅游、新能源产业等,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宋广玉)

 

来源: 南京日报 2009053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