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发展新高地

日期:2009/05/25|点击:1

浦东,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城乡结合部,一跃而成为当代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主要支撑点,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浦东20年来的巨大变化,也充分展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得力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果断决策。这是为了摆脱20世纪80年代上海因改革滞后而造成的严重停滞局面。浦东开发,意味着把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上海置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上海的重视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巨大决心。

浦东开发,不仅起到了振兴上海的作用,而且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从而出现了“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上海”这样振奋人心的局面。

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有哪些经验值得人们注意呢?

狠抓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由于充当了改革“后卫”的角色,导致厂房设备破旧、产品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缺、三废污染、疾病丛生,整个城市经济已经矛盾重重。浦东开发开放并作为国家战略而提出,对上海无疑是久经大旱而逢甘霖,上海当然是全力以赴去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不仅是上海,而且全国各地都显现出参与浦东开发的强烈愿望与信心,都希望通过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的渠道来发展自己。安徽是最早决策参与支撑浦东开发的第一批省部级大厦建设的,当其在东方路张杨路口上的安徽大厦刚建一半,本省就碰到严重水灾,参与浦东建设是进是退?当年的省委书记明确表态:财政再困难,也要把浦东项目建成。这表示了抓住机遇的何等决心。

关键在于开放

浦东开发开放,关键在于开放。上海在历史上就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城市,原因是1842年开埠后的华洋杂陈、充分开放,成了远东最大的金融与贸易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中,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滞后,不管主客观因素如何,原因还是在于不开放,或者说游离于生动活泼的世界经济变化之外。浦东开发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中国开放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发开放,还只是开放的牛刀初试,主要还是停留在生产领域,那么,浦东开发开放就在国内率先引进金融、保险、贸易、商业、房地产、电信、中介服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项目,形成了以服务贸易开放为特征的、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是全方位的、高层次的开放,推动了浦东经济的高速成长。

浦东开发是作为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而提出来的。浦东开发成为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确立以后,一直注意规划的领先与先进性问题,以一流的规划打造一流的城市。比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核心,其规划是邀请了中外多家著名设计机构竞标而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小陆家嘴地区规划的3400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两幢已成,第三幢也即将完成。其中第一幢由经贸部属下公司建成的金茂大厦,是金色的塔形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堪称经典之作。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是浦东规划先行起点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陆家嘴、张江、外高桥与金桥等4个开发小区中,所集聚起来的金融、信息、物流等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如今成了浦东经济发展的中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典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浦东开发及其成就,充分体现了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巨大力量。浦东开发近20年来,从开发的决策、规划的制订及其实施,可以说每一步都有政府的巨大推力,但开放本身却又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外资愿不愿意进来,企业如何运行,绝不是政府的意志所能左右的。政府意志与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是浦东开发运作中的一大艺术。最典型的是陆家嘴地区为什么能成为证券、期货、黄金、钻石、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地?当年的一纸命令要求证券等市场搬迁至浦东陆家嘴,确是政府之力,这是有益的催生功能,促成了有关要素市场的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政府的助推力相当重要。即使是在市场已相当完善与发展之后,政府的服务与保障功能也相当重要。

科学发展观的合理运用

浦东开发开放,始终是在统筹安排与协调平衡中进行的。浦东不仅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累累,精神文明建设也堪称一流,特别是其社区建设与居民服务中心工作,都为国内外所称道。浦东的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都上品。浦东改革与开放关系也相当协调,特别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体制改革,起到了服务开放与发展的有力保障作用。

最近,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南汇并入浦东新区,意味着浦东将进一步成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的主要着力点。未来的浦东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地。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总结伟大成就 推动科学发展” 专版 200952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