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王荣华出席院青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

日期:2009/05/15|点击:33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在101会议室举行

58上午,由院团委主办的“弘扬五四精神,彰显青年责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在101会议室举行。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团市委副书记夏科家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谢京辉致辞。会议由院团委书记丁影主持。院青年学者代表、研究生代表及团员青年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青年结合学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围绕“青年能力与青年责任”、“青年认知与媒体使命”和“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青年代表们表示要牢固树立成才报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理想和信念,立足专业岗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繁荣发展祖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王荣华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发扬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客观认识和评价五四运动,特别是要把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他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对青年提出 “四点希望”,是对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成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青年朋友一定要深刻领会。对我院青年来说,总书记的希望,同样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近年来,我院正积极推进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在此过程中青年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成才报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理想和信念,并将之化为投身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彭湃热情和激情动力,为我院建设社会主义新智库,繁荣祖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王荣华强调,我院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智库,要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就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鼓励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深入实践,重视调查研究,重视了解国情、市情、区情、院情、民情。近年来,我们着力在三个层面上大力推进了国情市情调研。一是在院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开展调研;二是建立了一批国情市情调研基地;三是走访部分社科院,学各地之长,补我院之短,创我院之新。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一定要更积极主动地参加院组织的基地调研、蹲点、挂职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期望。

夏科家在讲话中重点谈及自己对当代青年的两点感想。第一,希望社会能够用今天或者未来的眼光看待当代青年。对青年既要严格,又要宽容。第二,当代青年应该更加具有血性和理性。既要保护青年强烈的进取心,让血性成为青年推动社会变革的驱动力,又要给青年人更多机会,引导他们把血性转化为理性,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谢京辉在致辞中强调,座谈五四精神,就是要跨越历史长河,再次从五四先辈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让五四之光照亮精神世界。我院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对青年科研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座谈会以弘扬五四精神,彰显青年责任为主题,正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才的健康全面发展活动主题的延伸和诠释。他希望座谈会能够为青年科研人员进行积极理性思考,健康成才、理性报国提供有益的指导。

在与会青年专家代表发言中,部门所胡晓鹏认为,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应磨砺“四德”:勇、才、节、德。勇,智者之勇;才,博见之才;节,骨气之节;德,怀远之德。青年应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用爱国之情投身祖国建设,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世经所屠启宇认为,五四运动既是革命的五四,又是思想文化的五四。青年在传承五四精神过程中的本质在于自身的实践。青年要有智慧、有思想,加强智慧、思想的交锋。在关于上海的城市定位方面,他认为软实力方面定位尚不明确,要注重发挥青年的锐气。

文学所刘轶从当代青年与传媒发展角度出发,认为当代文化,尤其是上海当代青年文化非常复杂,具体体现在三个结合:一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二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结合;三是现代文化与传媒文化的结合。这些结合产生复杂多变的文化现象,现代传媒如果能掌握文化特质,就将在传播中占据青年人的阵地。现代传播不但要有文化视野,还要有市场视野。不仅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更要从文化创意上考虑,现在市场除了要有新观念、新方法,还要注重市场把握。

社科报段钢认为要加强当代青年责任理论建设,具体有两点。作为青年,一要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时青年应挺身而出,而社会也要加强对青年的信任度。二要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我国倡导的是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人主义,只有为团体贡献自己、牺牲自己,才能在社会中发挥青年更积极的作用。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刘杰认为,纪念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思考当代青年对中国现代与未来发展能够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青年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必须重视自身的社会价值。青年要实现社会价值,不仅取决于个人意识,也需要社会的宽容和鼓励,需要良好的社会心态;不仅需要负面批评,也需要正面帮助。结合我院情况,他认为应更多思考如何提升院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创造能力。

社会科学杂志社胡键认为,在当代传承五四精神,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担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他进一步提出四点想法:作为青年,一是要怀有爱国之心;二是要有立身之本;三是要有治学之德;四是要有立言之志。

党委宣传部黄凯锋认为,虽然当代青年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但仍应秉承五四以来青年所具有的使命感、历史感,将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置于个人价值之上这一特色。我们还应关注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关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研究生代表袁琳认为当代青年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首先要认清社会赋予当代青年的责任,把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中。同时,要看到自身不足,努力提升各方面能力,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承担起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