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美、德、日,还是中国,最近几个月内PMI、M2等宏观经济指标环比均出现一定比例的上升态势。据此是否可以判断,全球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我国经济已走出低谷呢?在昨日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等举办的第三届全球和中国经济论坛上,包括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纷纷发表了看法。
罗奇:中国实现8%增长较困难
“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过去任何一次萧条都无法比拟的。”摩根斯坦利亚洲区董事长罗奇昨日在论坛上表示,“这并非一个常规的经济周期,目前危机还远未结束,恢复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了。”罗奇举例表示,1975年、1982年和1991年的三次经济萧条导致全球GDP下滑0.4%,而2009年全球GDP下滑幅度预计高达2.5%,工业总产值和全球贸易今年预计将分别下滑6.2%和11.8%。
以他分析,即便是危机慢慢过去,美国的消费高峰也不可能持续,主要是收入减少、财富缩水等引发的就业不安全,最终将导致美国人转向储蓄。
罗奇同时指出,虽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但近期不稳定性仍然较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47%的出口依赖于美国,由于外部需求的萎缩,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8%。”他同时不无担忧地指出,“美国消费下滑的趋势或将持续3-5年,因此中国2010年之后存在较大的危险,是改变美国高消费、中印高储蓄态势的时候了。”
哈继铭:政府投资后劲不大
“从PMI指标看,英、美、日、德国等发达经济体都已出现见底反转迹象。”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如此表示,“这主要是各国实现的扩张的货币政策,美国的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就相差12个百分点,这就说明货币的投放量远超经济增速所需要的。”
哈继铭同时指出中国亦是如此,“PMI指数连续几个月上扬,房地产成交量、汽车销售量也开始回升,而且去年11月我们预计房地产消除库存还有27个月,目前已缩小至14个月。”
“一季度我国M2增速为25%,实际GDP增速为6.1%,名义GDP只有3.6%,相差近22个百分点,亚洲危机时也不过仅11、12个百分点的差距,这就说明当前我国处于流动性过剩。”哈继铭昨日在谈及我国经济时表示。
至于目前业内关于“新增信贷将回落”的传闻,哈继铭博士则认为,贷款增速主要是和财政拨款相吻合的,由于去年12个月拨款1000亿元,才有今年1月份如此大的信贷,今年4月份则没有财政拨款,“随着5月份第三批700亿元的拨款,再加上资本金的下调,预计5月至6月仍将撬动更多的新增贷款。”
谈到我国经济的增速,哈继铭表示,同比看今年四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是逐渐上扬的,到第四季度有望达到9%,但由于政府的投资后劲不大,环比增速恰恰需要政府投资来拉动,因此到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速将有明显的下降。
“如果说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充分享受了高增长、低通胀,那么未来十年可能不得不生活在高通胀、低增长的环境当中。”对于世界经济的未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这样预测,“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国家将进入老龄化,纳税人比例下降。”
面对外部需求环境的恶化,哈继铭博士认为,我国更要拉动内需以弥补外需的不足。他认为应实行的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改革以鼓励消费、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土地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打破垄断和管制,以释放民间投资热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陆挺:中国外需依赖性并不高
“全球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危机最坏的时候即将过去。”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昨日在论坛上如此表示,“美国今年三季度就将实现增长,而中国去年四季度和陆挺进一步分析,此前外界之所以对中国经济较为悲观,主要是其高估了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简单用出口值/GDP数值得出经济增速对出口的依赖性在30%以上并不科学,其实我国出口很大一部分是转口贸易,据测算,实际出口对经济增速的贡献不会超过18%。”
刘熀松:经济调整最长尚需1年
而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刘熀松则相对悲观,“用电量还在下降,产能过剩仍较严峻,房地产市场回暖并不具有持续性,而且股市2600点上方的上涨最终也无法持续。”
刘熀松进一步分析称,“美国全装修的、带花园和车库的房子价格都已下降很多,而我国的房价还未怎么跌呢,从时间或空间上看,楼市的调整仍未结束。”“即便经济已见底,但到最终开始反弹也要有一段时间。”刘熀松指出,“上轮经济周期从1998年见底,但正式开始增长也是从2002年开始的,因此我国经济尚有6个月至12个月的调整时间。”(:张淑贤)
来源: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