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专家献策“两个中心”建设

日期:2009/05/05|点击:15

“香港与上海是一对兄弟,不分长幼!”香港特区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陈子敬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这一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上海和香港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既有竞争也有互补,上海将以人民币产品为主,人民币的定价、拆借、交易、结算中心设在上海是比较合适的。香港可能以美元、欧元为主,借助与纽约和伦敦等金融中心的互动,由外向内引进国外的金融资源。“沪港之间有竞争、有交叉,更有互补。如果两者协调定位,对中国金融、经济发展有很大好处。”他说。

专家指出,在未来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并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之后,上海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中国通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桥头堡,以后会失去目前这种独特地位,国际金融中心的部分功能会转移到上海。但上海未来的定位和作用会和香港不同,上海不会取代香港,上海也不会成为下一个香港。未来最有可能的格局是香港和上海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并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取决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港币不具备条件成为强势国际货币,而人民币是有这个潜力的,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若干年后,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强势国际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竞争对手和发展目标都不是香港。上海的第一个目标是超越东京,尤其是在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方面,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最主要的货币。如果几十年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可以达到最大,人民币可以达到美元、英镑在历史上的强势地位,上海就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中心主任尤安山分析认为,回眸沪港双城的百年关系史,两者一直处于“互助”状态。20世纪上半叶,繁荣的远东大都市上海向香港输出过资金、人才;改革开放30年,上海的发展又与港商的力挺紧密关联;而今的上海和香港,更是一个以竞争求共赢的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在CEPA框架下,沪港彼此都获益颇多,沪港最初就已谈定八大领域加强合作,“港口建设与管理领域”、“金融服务领域”两大板块赫然列于其中。

 “而今想来,当年所提的八大领域,其实已预见到金融与航运有望成为‘双城’互动的交集。”尤安山称,时下CEPA的制度优势又将帮助香港以更便捷的方式捕捉到上海建设“两个中心”过程中的新商机和新增长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潜力大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介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整个交易规模也日益扩大。许多全国性的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票据中心、离岸业务中心、授信评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等等,都已经纷纷前来上海,汇聚在上海。截至去年底上海市主要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58家,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数量现在已经达到14家,占全国外资银行总额的比重将近60%

 “强有力的监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机构、完善的金融产品、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是衡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成熟的五个方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骆玉鼎认为,上海金融市场监管虽然相对严格,但缺乏灵活性,比如股指期货、钢铁期货审批时间长,效率较低。除了资本市场外,尽管上海也建立了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债券市场,但场外交易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上海的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与伦敦的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短期内香港的发展机会要好于上海,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上海发展的潜力更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博士徐奇渊介绍。前些年就有人对香港作为金融城市的发展缺乏信心,原因就是担心上海会取代香港的地位。但是就目前而言,金融危机反而强化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将进一步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发展。(记者 陆培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050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