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4月21报道,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记者看到,这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的文章说,华裔家庭的高中生认为 “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耶鲁,“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以别人为标杆。
而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 “中国妈妈”在美国学生口中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也有家长反省,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其实,也不必太妖魔化‘中国妈妈’。”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据社科院社会学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 77%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是 “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但她也表示,对于妈妈们潜意识里“爱攀比”、“爱包办”的倾向应引起关注。
稿件来源:报刊文摘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