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编著《创新的历程》

日期:2009/04/14|点击:5

·作 者: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丛书名:论文精选系列

内容简介:

《创新的历程》有不少论文在紧紧跟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阐发新的思想和见解上,留下了闪光之点,也留下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脚印。它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添砖加瓦,也为我们院赢得了荣光。其中1992年我院君如撰写的《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入选中宣部1991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接着夏禹龙和李君如合写的《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入选1992年度的“五个一工程”。2001年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与黄浦区合作的调查报告《春风化雨润沃土——上海市黄浦区文明城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邓中心的程伟礼、黄凯锋、戴雪梅执笔)入选“五个一工程”第八届优秀论文,2008年童世骏在《求是》发表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目录:

序言/王荣华/1

时代之思

和谐与和平: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王荣华/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童世骏/8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展望和导向/夏禹龙/13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演进与前瞻/俞新天/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时代观与国际战略思维的衍进和创新/刘 杰/37

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谢维俭/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主体、路径依赖和结构分析/黄凯锋/59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君如/7l

邓小平的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夏禹龙李君如/78

邓小平的“治国论”初探/君如/90

破解当代中国世纪难题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方松华/98

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

——邓小平的执政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朱坚劲/103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深化/祝如蜊/112

新世纪立党治国的纲领

——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现实意义/胡振平/121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研究总报告/程伟礼/133

论科学发展观的学理内涵与人文底蕴/方松华 张志宏/162

科学发展观

——动态平衡的发展观/胡振平/172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程伟礼/179

科学发展观:社会工程维度的解读/戴雪梅/191

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化为政策目标中各社会主体的功能定位/张 琳/200

 

和谐社会研究

和谐文化: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童世骏/215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夏禹龙/227

和谐的发展与发展的和谐

——兼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夏禹龙/242

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中国地区发展战略与布局/夏禹龙/246

非生产劳动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消亡/谢维俭/255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戴雪梅/263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导向的思考/郭丽双/270

把图书馆建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祝如刑/280

构建和谐民生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冯 莉/286

党的建设研究

党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尹继佐/297

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刘 杰/314

民主制度建设的历史启示

——从“三三制”到两大历史性课题/程伟礼/322

依法执政的实质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周罗庚/332

应对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周罗庚夏禹龙/341

……

书摘插图

时代之思

和谐与和平: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和谐”与“和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内政外交的重要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世界眼光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感受到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考虑如何以中国人的智慧回报世界。今天,国际社会疑虑最多的莫过于中国的发展将带给世界什么?我们最概括的回答是两个词:“和谐”、“和平”。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理想追求,都决定了“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思想,也是我们的基本价值选择;“和平”既是一种理想境界,也是我们的基本国际行为准则。中国的发展道路是追求和谐、维护和平。

中国的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纪中,西方列强的兴起以向外扩张为常态,与扩张连在一起的是战争,世界和平进程多次被这种战争所打断。与这种大国兴起的模式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以本国的内在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所有变革的宗旨都在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2.5亿的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加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最典型的明证。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就曾对中国的战略选择作过比较客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领导层正在推行一种连续性和向前看的大战略,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平衡性。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